肺癌术后治疗:化疗与吉非替尼的复发风险对比
在完全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对复发风险的长期影响尚不完全明确,特别是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患者中。为了更好地理解不同治疗方案的复发风险,研究者对两项III期试验(JIPANG和IMPACT)的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
研究方法
研究收集了两项III期试验的个体数据,并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EGFR野生型,化疗,n=299)、B组(EGFR突变,化疗,n=211)和C组(EGFR突变,吉非替尼,n=116)。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并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估计风险比(HR)。通过估计各组的风险函数,分析了纵向复发风险。
研究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69.3个月。A、B和C组的中位DFS分别为42.2、30.3和35.9个月。相对于A组,B组的调整HR为1.00(95%CI:0.74-1.34),C组为1.16(95%CI:0.83-1.61)。在纵向复发风险分析中,A组和B组在前两年内的风险水平高于C组,但随后逐渐下降并趋于平稳,而C组在吉非替尼治疗后仍维持相似的复发风险。结果显示,8年DFS率在A、B和C组分别为40.4%、33.9%和22.3%。
研究结论
化疗的纵向复发风险在EGFR突变状态下没有显著差异,而吉非替尼在治疗完成后显示出持续的复发风险。这一发现为EGFR突变患者的术后治疗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
文章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类文章排行
- 管好这三步,RET融合肺癌患者少走弯路,活得更长更好!
- EGFR突变患者进展了别慌,从耐药检测到治疗选择这样做能找到新出路
- 这种药会降低10倍生存期,请肺癌患者警惕使用!
- 免疫治疗对EGFR突变肺癌有效吗?
- 新型免疫细胞疗法TILS,仅一次治疗为晚期头颈癌患者带来“稳定”的希望!
- 晚期肺癌跨过9年!他坦白秘密:抗癌4大法宝里,这件事最有效
- 演员李菁菁瘦到认不出 曾患乳腺癌如今已战胜病魔
- 临床植入式电极精准定位脑深部肿瘤边界
- 当FDA超级加倍重视OS,能否影响肿瘤药物研发格局?
- 预后极差、治疗选择有限 HER2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迎创新疗法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