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关注早期肺癌患者的个体化精准治疗
新京报讯(记者张兆慧)7月26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联合主办,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承办的“2025北京国际胸外科学术大会暨第九届中意胸外科微创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开幕。此次学术会议以“赋能、致远”为主题,聚焦胸外科领域的最新技术与挑战。
2022年全国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肺癌仍居恶性肿瘤发病首位,肺癌新发病例约106万,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2%,死亡率也位居第一。虽然靶向药物、免疫药物发展迅猛,使很多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延长了生存期,但患者仍旧会死于复发和转移。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能使最早期肺癌患者得到治愈。
近年来,肺结节、早癌的诊治越来越受到重视。通常来讲,最早期IA期首选微创手术根治切除,术后是不需要辅助治疗的,但为什么IA期仍旧有10%-15%的患者会出现复发转移,是业界关心的问题。
“我们应关注早期肺癌患者的精准个性化治疗。”会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张毅教授介绍,针对术后病理确诊为IA期,但合并高风险因素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团队进行的回顾性研究发现,若存在特定高风险因素,术后接受药物辅助治疗,能显著降低其复发率并延长生存期。这一发现为早期肺癌患者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重要依据,有望改变临床实践。
此次会议邀请到意大利、美国、瑞士、西班牙、日本等国家和中国国内的几十位著名胸外科及胸部肿瘤领域专家,围绕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胸壁疾病、肺移植等核心疾病,深入探讨微创手术技术革新、围术期综合治疗(特别是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应用)、肺移植关键技术与供体评估、快速康复理念、肺癌全程管理以及人工智能在预测术后并发症、辅助诊疗决策等领域的突破性应用。中外专家通过主题演讲、名家对话等形式,分享了各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会上还发布了《介入肺脏病学使用指南》一书,该书覆盖了包括诊断、治疗等在内的多个领域,为医生精进手术技术提供了帮助。
校对卢茜
同类文章排行
- 专家:关注早期肺癌患者的个体化精准治疗
- 20岁抗癌网红“雯仔”去世,考上山东大学仅3个月确诊胃癌晚期,在病床上坚持学习
- 如何从容应对结直肠癌化疗
- 这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善于“伪装” 首诊误诊率超50% 中老年人要关注这“四联征”
- 这种威胁女性健康的癌症,真的可以预防!早早做好这几步→
- 年轻人胃肠道癌症发病率飙升,结直肠癌领跑,呼吁高风险人群进行早筛
- 肺癌靶向药体系,不同的基因突变类型有不同的药物,选对延长生命
- 第一三共优赫得用于胃癌二线治疗的上市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 遗传性乳腺癌的BRCA检测
- 女子乳腺结节怕开刀不治疗,用偏方1年后致乳腺癌转移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