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请注意:凶险!起病隐匿!“儿童癌症之王”如何预防?
食欲不振、腹泻、全身骨骼疼痛
很难想象这些症状
会折磨5岁以下的孩童
而且,因为其早期症状隐匿
(常见反复发热、腹痛、骨痛)、
易转移等特点
被称为“儿童癌症之王”
1
“儿童癌症之王”
“
案例一:2024年7月,钱小朋友因神经母细胞瘤于上海市儿童医院就诊,总医疗费用31.6万余元,自费总费用29.98万余元。
案例二:去年11月,一名患儿在妈妈孕37周产检时就被发现胸腔内有直径3.4cm的肿瘤,出生一周肿瘤直径就迅速增至5cm,洛阳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迅速行动,制订方案,为该患儿完整的摘除肿物,经病理组织学检查,最终确诊为神经母细胞瘤。
神经母细胞瘤
神经母细胞瘤源于未分化的交感神经节细胞,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约占儿童恶性肿瘤的8%~10%,占所有因儿童肿瘤致死人数的15%,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0.1/100万。
该肿瘤大多数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因为它具有发病率高、疾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治疗难度大的特点,所以常被称为“儿童肿瘤之王”。
2
为什么会得神经母细胞瘤?
“
目前神经母细胞瘤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多数患儿都有基因突变,但是原因不明。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遗传性不强,只有大概1-2%的病例有家族史。
1
神经母细胞瘤的好发部位
神经母细胞瘤能发生于任何有交感神经组织的部位,最常见的原发部位是肾上腺,其次是腹部椎旁神经节、胸椎和后纵膈神经节、骨盆和颈部。
2
患有神经细胞瘤的症状
神经母细胞瘤因为原发肿瘤位置不同以及有无转移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原发症状:
1、肾上腺起源
神经母细胞瘤会刺激肾上腺产生激素,使得患儿心率加快,表现为易怒、哭闹、过度兴奋等。
2、腹部起源
常表现为腹胀、腹痛、呕吐、腹部包块、排便习惯改变(腹泻或便秘)等。
3、胸部起源
常表现为咳嗽、气喘、呼吸困难、水肿(压迫血管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出现面部、颈部、手臂肿胀)等。
4、颈部起源
常表现为颈部出现硬块、一侧上肢疼痛、活动及感觉异常、霍纳综合征(表现为单侧面部无汗、眼睑下垂、眼球内陷、瞳孔缩小,一大一小等)
3
肿瘤转移症状
1、转移至骨髓和骨骼:肢体疼痛、贫血、跛行
2、转移至眶周骨:眶周瘀斑(浣熊眼)、眼球突出
3、转移至肝脏:肝脏肿大
4、转移至皮肤:可触及无痛性皮下结节
3
是否可以治愈?
“
尽管神经母细胞瘤恶性程度较高,但是通过规范治疗,低危组和中危组患儿有较好的疗效,低危组患儿的五年总生存率高达97%,并且有少部分患儿可不经过治疗自行消退,他们大多数都是发病年龄在18个月以下的4S期患者。中危组患儿五年总生存率可达92%。而高危组患儿的五年总生存率较低,约57%。
因此,对于神经母细胞瘤应该要尽早发现肿瘤,及时就医。并且现在有很多新型的治疗手段出现,可以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即使患上该疾病也不要放弃治疗,接受规范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患儿的存活率。
怎么样治疗?
不同的危险分级有不同的治疗方案:
低危组:
主要以手术切除+定期复查为主。由于部分神经母细胞瘤可自行消失,对于低危组患儿也可采取单纯观察手段,若出现肿瘤进展后再治疗。
中危组:
手术切除+化疗。在化疗前或者化疗中,择期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继续化疗,结束化疗后定期随访。
高危组:
分为诱导阶段、巩固阶段和维持阶段。诱导阶段包括化疗、干细胞收集和手术,巩固阶段包括干细胞移植、放射治疗。维持阶段包括免疫治疗和13-CRA治疗。
4
预防措施
“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健康的心理等;
2、定期体检:对于婴幼儿,要进行定期体检,特别是有家族史的家庭,除定期体检外,还需要进行遗传学咨询。
原标题:《家长请注意:凶险!起病隐匿!“儿童癌症之王”如何预防?》
同类文章排行
- 家长请注意:凶险!起病隐匿!“儿童癌症之王”如何预防?
- “无化疗”模式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新选择
- 新型分子药物有望抑制侵袭性乳腺癌
- 专家:关注早期肺癌患者的个体化精准治疗
- 20岁抗癌网红“雯仔”去世,考上山东大学仅3个月确诊胃癌晚期,在病床上坚持学习
- 如何从容应对结直肠癌化疗
- 这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善于“伪装” 首诊误诊率超50% 中老年人要关注这“四联征”
- 这种威胁女性健康的癌症,真的可以预防!早早做好这几步→
- 年轻人胃肠道癌症发病率飙升,结直肠癌领跑,呼吁高风险人群进行早筛
- 肺癌靶向药体系,不同的基因突变类型有不同的药物,选对延长生命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