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怕我会很快发生脑部转移。"这是许多肺癌患者的担忧。脑转移是肺癌中比较“难搞”的转移部位,它让肺癌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为惊险。
肺癌新化疗药芦比替定在去年6月份于海南博鳌乐城可以买到了! 芦比替定可用于治疗在含铂类化疗过程中或化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转移性小细胞肺癌患者。
据统计,全球数千万癌症患者中约30%至50%伴有不同程度的癌痛,晚期癌症患者中75%有癌痛症状,对患者的工作、生活有很大影响。
在过去十年中,针对无致癌驱动因素的晚期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一线治疗的支柱以IO为代表,单独使用或与铂类化疗(CT)联合使用。尽管引入IO后患者预后显着改善,但大多数患者出现耐药和肿瘤进展。迄今为止,存在两种耐药模式:原发性耐药,定义为IO暴露后6个月内的进展性疾病;以及获得性(或继发性)耐药,即6个月后或之前从IO获得放射学获益后出现进展性疾病。
乳腺癌(BC)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约20%的BC发生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过表达或扩增(HER2+)。然而,HER2+的诊疗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HER2+不仅与更差的生存率相关,还伴有更高的脑转移风险。另一方面,HER2靶向治疗的发展显著改善了HER2+BC的生存结局。目前,随着HER2+转移性乳腺癌(MBC)的治疗策略不断发展,在理解耐药机制的基础上优化后续治疗顺序仍旧是一个挑战。一项发表在《CurrentTreatmentOptionsinOncology》的综述概述了HER2+MBC的药物治疗策略: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为紫杉类和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二线治疗常选T-DXd,可选方案包括图卡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和曲妥珠单抗;在三线及以后治疗中,目前并无明确标准,根据既往用药情况以及是否伴有脑转移,可选方案包括T-DM1单药或拉帕替尼、奈拉替尼、马吉妥昔单抗以及曲妥珠单抗等联合化疗。现
新型ADC药物在乳腺癌领域开展了诸多研究探索,目前已经取得了系列成果,同时仍存在一些未解之谜,这也成为领域学者的重点关注方向。DAISY研究旨在探索新型ADC药物在不同HER2表达水平转移性乳腺癌(mBC)患者中的疗效,并通过不同时间点肿瘤样本的生物标志物分析来评估新型ADC药物的治疗反应和耐药性。研究成果曾先后于2021年SABCS、2022年ESMOBC、2022年ESMO国际大会公布。并于近期(2023年7月24日),全文刊登于权威期刊《NATUREMEDICINE》[1](影响因子:82.9)。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评估新型ADC药物临床疗效、作用机制以及耐药机制等问题给出了重要启示,并对于后续临床和病理的研究探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尽管烟草的税率非常之高,但我们国家吸烟的人数还是很多。其实很多人将吸烟作为解压的一种方式。目前来说全球吸烟人数已经增加至13亿,每年因为吸烟而去世的人有800万,大概有80%的肺癌是因为吸烟而引起的。
除去头发和指甲,我们人类的各种功能器官都有形成恶性肿瘤的可能,在大多数的癌症里都可能存在一个基因突变——TP53,很多病友的基因检测报告会给出TP53基因突变,给列出来很多可能的药物,但其实这些药物后没能获得审批,为什么这个如此高频的突变基因没有能出现药物呢?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d16是不是靠谱?什么时候能期待到一个理想的结果?今天癌度就给大家编译一篇新的文献资料,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d16。
众所周知,肺癌的发生是一个涉及多种机制、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大家知道吗?除了与遗传、基因突变等有关,还与炎症以及肿瘤微环境的变化有关。
对于晚期、局限于肝脏、不可切除的肝内胆管癌患者,由于技术因素、生物因素或患者特异性因素,切除手术通常不可行。然而,近年来,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介入治疗在ICC的治疗中崭露头角,并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介入治疗包括血管途径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肝动脉放疗栓塞(TARE)和肝动脉灌注(HAI),以及非血管途径的热消融和外部放射治疗。这些治疗方式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患者耐受性,同时能够更加精准地作用于肿瘤组织。通过将药物、栓塞材料或辐射物质直接输送到肿瘤部位,介入治疗可以实现高剂量的细胞毒性,同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不良影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治疗方法。
在充满活力的免疫肿瘤领域,突破不断,挑战永存。虽然PD-1和PD-L1在改变治疗格局的同时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成功,但尚未在所有患者人群中充分发挥其潜力。带有Ig和ITIM结构域的抗t细胞免疫受体(TIGIT)疗法的出现凸显了这一正在进行的创新。它在免疫抑制中的作用已被确定,这推动了广泛的研究,导致超过15家制药实体开发了TIGIT抑制剂。在本期《美国医学会肿瘤学杂志》上,Kim等人认真描述了一项热门TIGIT抑制剂—替拉戈鲁单抗的初次人体1a/1b期非随机临床试验。这些早期试验虽然不是为了确定疗效而设计的,作者仍然探讨了其安全性和耐受性。下面让我们再深入了解一下神奇的TIGIT领域吧。
辉瑞今日宣布,FDA批准其药品encorafenib(Braftovi)与binimetinib(Mektovi)组合疗法的补充新药申请(sNDA),用以治疗经FDA核准测试带有BRAFV600E突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BRAF突变是NSCLC中较为罕见的一种,而NSCLC仅占肺腺癌的2%,更常见于从不吸烟者、女性和侵袭性组织学类型(微毛细管)。此外,BRAFV600E突变大多与该肿瘤中存在的大多数药物异常相互排斥。因此,BRAF抑制剂(BRAFi)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出现改变了BRAF突变NSCLC的前景。
一位癌症患者家属求助:“我爸爸化疗副作用很小,是不是药没作用啊?” 当然不是。化疗效果的好与坏应当通过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变化作为参考,但千万不要盲目以自身感受作为判断哟!
023年10月11日,TempestTherapeutics宣布了一项全球第1b/2期临床研究的新数据,这些数据揭示了TPST-1120在与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时,相较于标准治疗阿替利珠单+贝伐珠单抗在多个研究终点上表现卓越,疗效有了显著提升。
ALK突变堪称肺癌的“钻石突变”,在经历多种靶向药物的序贯治疗后,患者已经达到长期生存和慢性病状态。目前,ALK-TKI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中国上市的ALK-TKI共有7款药物,包括一代的克唑替尼,第二代的塞瑞替尼、布格替尼及阿来替尼、恩沙替尼以及第三代的洛拉替尼,新型国产ALK-TKI伊鲁阿克也于2023年6月27日获批上市。但靶向治疗终究无法逃脱耐药困境。
对于肿瘤患者和家属来说,除了临床上的手术,放疗,药物治疗等标准治疗手段外,比较关心的两大问题就是怎么吃和怎么提升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