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一穿刺,癌细胞不就跑到身体其他部位造成扩散转移了吗?
随着治疗手段日新月异,许多癌症变得和慢性病差不多,只要坚持治疗,养护得当,就能获得长期生存。
自奥希替尼中国获批一线使用以来,不仅是患者,就连医生也还在纠结“在临床中,EGFR阳性患者该如何选择一线治疗方案,先用一代药,还是直接用三代药?”
2019年欧洲肿瘤医学学会年会(ESMO)上正式公布奥希替尼III期临床试验FLAURA 重磅结果: 奥希替尼组PFS长达18.9月,OS长达38.6月,史上最长PFS与OS! 对照组尽管有高达1/3的交叉换组,奥希替尼组仍然获得阳性结果(38.6月 vs 31.8月)! 奥希替尼组28%的患者中位PFS超越三年,是对照组的3倍!
PRIMA研究,已在2019年ESMO年会presidentialsymposium上进行展示,并同步发表于《新英格兰杂志》,展示了尼拉帕利在所有研究对象中与安慰剂相比可以降低38%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
2019年9月27日至10月1日,一年一度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在巴塞罗那盛大召开。会议第一天,备受瞩目的IMpower110研究(LBA78)一经发布就引起广泛热议,《医学界》有幸邀请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部肿瘤科的著名肺癌专家卢铀教授,从对肺癌治疗现状和临床实践影响的前瞻视角来对该研究进行深度解读。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约一半会出现脑转移,而在脑转移中更为凶险的是脑膜转移,未经治疗的NSCLC脑膜转移患者生存期仅为4~6周。当下ALK+NSCLC新药层出不穷,但对于脑膜转移的治疗尚无系统性研究。今年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在美丽的巴塞罗那隆重举行,此次大会也为NSCLC脑膜转移治疗带来了新的讯号。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重磅级研究成果,共同聚集科学家们在肺癌研究领域取得的新突破!分享给大家! 图片来源:Jake June-Koo Lee et al doi:10.1016/j.cell.2019.05.013 【1】Cell:非吸烟肺腺癌的基因组重排早在癌症确诊前30年就已存在 doi:10.1016/j.cell.2019.05.013
在癌症治疗过程中,肿瘤异质性可以驱动多个肿瘤亚克隆的进化,这些亚克隆在不同的患者中具有独特的耐药机制。以往的病例报告和小病例系列研究表明,液体活检(特别是无细胞DNA,cfDNA)可以更好地揭示性耐药的异质性。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无研究直接在靶向治疗进展后的大规模前瞻性患者群体中比较cfDNA与标准的单病灶肿瘤活检的效果。
根据开放获取的期刊《eLife》上的一篇新报告,科学家已经确切地展示了两种不同基因的突变如何协调驱动恶性肺部肿瘤的发展。 这项在新型基因工程小鼠身上进行的研究观察了肺肿瘤的特征--从小到肉眼看不到到大到可能致命的肿瘤。这一结果为肿瘤进展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并将有助于目前正在开发治疗肺肿瘤药物的研究人员。 肺癌的类型很多: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肺腺癌是NSCLC最常见的亚型。约75%的肺腺癌的影响细胞生长的两种重要控制机制发生突变--MAP激酶途径和PI3'-激酶途径。单独的每一种途径都不足以导致肺癌;他们需要协调才能做到这一点。 图片来源:Rutgers University
2019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将于9月27日至10月1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此次会议上,德国制药巨头默克(Merck KGaA)旗下生物制药公司默克雪兰诺(EMD Serono)与合作伙伴辉瑞(Pfizer)将公布评估PD-L1肿瘤免疫疗法Bavencio(avelumab)作为单药疗法或组合疗法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的JAVELIN临床开发项目的多项分析结果,包括肾细胞癌(RCC)、转移性默克尔细胞癌(mMCC)和其他一些实体瘤。
2019年09月28日/生物谷BIOON/--2019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于9月27日至10月1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此次会议上,瑞士制药巨头罗氏(Roche)公布了来自Ib期癌症免疫治疗组合研究(NCT02715531)的数据。这是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研究,正在评估肿瘤免疫疗法Tecentriq(atezolizumab,抗PD-L1抗体)联合Avastin(安维汀,通用名:bevacizumab,贝伐单抗)和/或其他药物治疗实体瘤患者。该研究的A组(非随机)和F组(随机)入组了先前未接受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性肝细胞癌(HCC)患者。A组患者全部接受Tecentriq+Avastin联合治疗;F组患者以1:1比例随机接受Tecentriq与Avastin联合治疗或Tecentriq单药治疗。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美国希望之城、南加州大学和威尔康乃尔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报道首个靶向癌细胞上表达的B细胞活化因子受体(B cell activating factor receptor, BAFF-R)的CAR-T细胞根除了动物模型中对CD19靶向疗法产生抵抗性的人白血病细胞和淋巴瘤细胞。这种新疗法将于明年在临床试验中用于治疗对在接受CD19免疫疗法治疗后出现癌症复发的患者,并有可能用作一线的CAR-T细胞免疫疗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9月25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AR T cells targeting BAFF-R can overcome CD19 antigen loss in B cell malignancies”。细胞分裂期间的癌细胞
杨森(Janssen)公司宣布,该公司和Genmab公司联合开发的CD38抗体Darzalex(daratumumab),与硼替佐米(bortezomib),沙利度胺(thalidomide)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联用(也称为Darzalex-VTd疗法)获得FDA批准,一线治疗适于使用自体干细胞移植疗法(ASCT)的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新发肿瘤病例1810万,死亡病例960万。虽然我国肿瘤发生率累积风险偏低,但肿瘤死亡率累积风险非常高,男性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女性肿瘤死亡率也居世界前列。从药物治疗角度来说,化疗药物和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占据主导地位,给广大癌症患者带来了福音。然而,它们分别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导致治疗窗口窄和有效性低,因此,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尤为必要和紧迫。肿瘤免疫治疗通过重新启动并维持肿瘤-免疫循环,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或使肿瘤微环境中缺陷的免疫反应正常化,达到控制与消除肿瘤的目的。由于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副作用小以及耐药性低等诸多优点,肿瘤免疫疗法被《科学》杂志评选为2013“年度科学突破”。近10年来,肿瘤免疫疗法取得了显著进展,以免疫检查点阻断剂、过继细胞疗法、肿瘤疫苗等为代表的产品研发及相关技术呈井喷式
2017年,美国FDA批准了两款CAR-T细胞治疗产品Yescarta和Kymriah上市治疗血液肿瘤。这一批准可不得了,两年间CAR-T让60%~93%的白血病等血液肿瘤患者得到了完全缓解。白血病已经快要脱离“绝症”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