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主办的世界肺癌大会(World Conference on Lung Cancer,WCLC)于9月7-10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盛大召开,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分享最新的肺癌研究成果。会议期间的各项研究进展可谓精彩纷呈,让人惊喜不断,其中关于达可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课题设计甚是引人注目。
第20届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陆舜教授口头报告了呋喹替尼三线治疗晚期非鳞状NSCLC的III期临床试验FALUCA研究的最新结果。报告引起了海内外肿瘤医生学者的广泛关注。
2019年9月7-10日,由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举办的2019年第20届世界肺癌大会(WCLC)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盛大召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致力于肺癌和其他胸部恶性肿瘤的学术会议,全球各地的专家齐聚一堂,为抗击肺癌贡献力量。
乳腺癌一周资讯第28期,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化疗后他莫昔芬还不够,加用卵巢抑制预后更好!内分泌治疗加CDK4/6抑制剂强强联手,改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预后!欲知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如何,不如问问血浆二乙酰精胺吧!
2019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最后一天,与会专家学者依然热情不减,精彩的学术报告仍在继续。在21号上午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内分泌治疗专场,北京协和医院陈蓉教授做了一场别出心裁、令人耳目一新的报告。
为了进一步了解癌症患者的康复生活状况及需求缺口,帮助患者科学抗癌,提高生活质量,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指导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与觅健联合发布《2019中国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白皮书》。同时,觅健主办的 “首届中国癌症患者关爱大会”也同期举行。
ALUR研究结果再次证实,在经治的ALK阳性NSCLC患者中阿来替尼对比化疗具有更高的有效率和更好的安全性。
肺癌是我国恶性肿瘤中的头号杀手,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肺癌每年新发78.7万人,死亡63.1万人。在精准医学时代,靶向治疗已成为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一线选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是NSCLC的常见突变类型,且在亚洲人群中更为常见,达30%~40%。
9月20日上午,2019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胰腺癌专场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2A会议室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胰路艰辛,曙光初现”。在今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大放异彩的奥拉帕利用于胰腺癌的POLO研究,再次闪耀全场,成为最受关注的临床研究。多个讲题均涉及POLO研究,会议还专门为其设立了一个专家讨论环节,足见学界对POLO研究的重视。回望整场会议,POLO研究的结果获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基因检测联合靶向治疗的模式被寄予厚望,堪称突破胰腺癌诊疗瓶颈的“曙光”。
“活血化瘀”——觅友们对这个词应该不陌生吧?很多中医中药和保健品都声称自己有这个功效。但我们都想不到它跟癌症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今天小觅蜂就为大家一起盘点一下——肺癌患者到底要不要——“活血化瘀”。
二甲双胍是一款糖尿病治疗的一线用药,近年发现,其在降低体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和多囊卵巢综合征、心肌保护等方面均有作用。此外,体外研究还发现,二甲双胍具有抗肿瘤作用。2019年9月5日,《JAMAOncology》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为二甲双胍抗肿瘤作用的基础研究发现提供了临床证据。
肿瘤是一种消耗性疾病,患者往往会出现体虚、乏力等症状。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改善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在日常生活和肿瘤治疗过程中,不少患者容易陷入一些营养误区。
罹患肿瘤后,许多患者在饮食上如履薄冰,更是将海参一类的海产品视为“发物”,对其敬而远之。那么:
癌症转移(cancer metastasis)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也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据统计,90%癌症患者的死亡是因为转移病灶。然而“没有一个获批药物特异性靶向癌症转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家转化科学促进中心(NCATS)的Juan Jose Marugan博士说:“而且,我们并不是完全了解癌症转移的过程。”
随着肿瘤治疗的不断突破,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开始加入抗肿瘤战斗中,化疗仍是至少未来的十年内抗肿瘤治疗的主力军。如何让患者在接受化疗过程中还能有质量的生活是不能忽视的问题,但凡有患者接受放化疗,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就会如影随形,主要包括治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恶病质,口腔黏膜炎,骨转移,造血生长因子减少等。 恶心呕吐药物选择众多
9月12日,《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封面刊登了这一一篇研究论文:来自美国冷泉港实验室(CSHL)的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10种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癌症药物并未靶向目标蛋白,因此药物不能按预期发挥作用。 这一消息无疑是抗癌药研发史上的一颗重磅炸弹,这将为目前以及未来的抗癌药研发给出指导性的意见。 靶点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