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广谱靶向药larotrectinib(LOXO-101)获得FDA批准上市的消息再次刷屏朋友圈。除了庆祝又有一种新药上市可用外,我想更多的是大家看到了越来越多按照基因突变为导向的跨癌种治疗的药物出现。也许有一天,人类患癌后,基因检测与病理检测同步进行,存在敏感基因的,即可靶向用药,不管其是何种癌种。想想这样的精准未来就会心潮澎湃。今天小编就简单汇总一下目前扩癌种治疗的新药。
Oasmia是一家专注于人类和动物肿瘤创新疗法的瑞典生物制药公司。近日,该公司宣布,欧盟委员会(EC)已批准Apealea(paclitaxelmicellar,紫杉醇胶束),联合卡铂用于首次复发的铂敏感性上皮性卵巢癌、原发性腹膜癌、输卵管癌成人患者的治疗。此次批准适用于28个欧盟成员国及欧洲经济区成员国冰岛、列支敦士登和挪威。
这两年,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PD-1抗体药物,还有这个靶向药——Larotrectinib:它的出现,让部分本无药可用的肿瘤患者,有了“治愈”的希望。
肿瘤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亟待攻克的难题。肿瘤之难治,在于存在转移或复发的风险。多数患者在经过手术、化疗、放疗等规范化治疗后,肿瘤还会卷土重来。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认为得了癌症,只有做手术切除肿瘤,或用放疗、化疗等方法,将癌细胞彻底杀死,才能尽快康复。
一二三四五六,小编数着数着,《肿瘤患者到底能吃不能吃》专栏期数已经一只手都掰不完啦,现在已经数到第七期啦!这一期囊括了肉类、蛋类、饮品等10种丰富多样的食物。肿瘤患者到底能吃不能吃,马上为您解答。
27日,复星医药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复宏汉霖及汉霖制药收到《受理通知书》(受理号:CXSL1800118国),其研制的HLX22 单抗注射液用于胃癌和乳腺癌治疗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注册审评受理。公告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尚无与HLX22单抗注射液同类产品上市,截至 2018 年 10 月,复星医药现阶段针对该药已投入研发费用为人民币约 4520万元(未经审计)。
日前,针对国内细胞治疗领域最大规模临床招募的研究发布会——免疫细胞治疗用于防止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的临床试验研究发布会在解放军总医院召开。
继6月15日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后,国内首个获批的免疫肿瘤治疗药物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于8月28日登陆中国市场,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不包括EGFR和ALK敏感基因突变患者)二线治疗。据了解,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肺癌患者的85%,目前,我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不到5%。
神外前沿讯,综合新浪医药等媒体报道,2018年11月15日-18日,第23届美国神经肿瘤学会年会(SNO)在美国新奥尔良召开
脑转移简直是肺癌患者的噩梦,一旦癌细胞扩散到脑部,会破坏脑组织、引起炎症和肿胀,从而压迫脑组织而引起相应的症状,更可怕的是,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脑转移患者在被发现时没有任何症状,发生脑转移后,患者的自然生存时间只有1-3个月。
胃,其实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器官,特别是我们的“吃货大国”人民的胃。数据显示,在全球每年新发的胃癌,以及死亡的病例中,都有近一半发生在我国。这个数据真的是扎心又扎胃了。
2017年全国癌症登记中心的数据显示,中国2013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368.2万例,死亡病例222.9万例。随着我国癌症的高发,致力于推动医疗发展的医学工作者不断研发新技术、新药物帮助癌症患者家庭。其中,质子、重离子治疗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在顶尖医院扎堆的金宝街,一场别开生面的医疗沙龙正热烈酣畅。IBM公司WatsonHealth肿瘤与基因解决方案副总裁SteveHarvey,IBM公司WatsonHealth副总健康官、肿瘤学家NathanLevitan,百洋智能科技首席营销官王必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务理事、秘书长江泽飞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许青教授齐聚会场,共同见证了一位特殊“同事”在中国不断探索的工作历程。
小细胞肺癌(SCLC)一直是肺癌当中最令人头疼的疾病,因为它转移快、进展快、预后差,好多患者甫一确诊就是晚期,生存时间很短,令人都来不及和这个美丽的世界告别。虽然小细胞肺癌对化疗比较敏感,无论是初发的还是复发的经过化疗都能够达到很好的临床治愈效果。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确有给治疗之路带来晦暗,小细胞肺癌竟然会对化疗耐药。
2018年10月17日,由南京圣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1类化学新药SH1573胶囊已通过国家药品审评中心的审评审批,获得临床批件,即将开展临床试验。圣和药业拥有SH1573的化合物、合成工艺、处方和用途的全球知识产权。截止到2018年11月,圣和药业研发管线中创新药有25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创新药已经达到5个,分别涉及肿瘤、丙肝等大病种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