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切除是治疗症状性脑膜瘤的方法。谭家亮提醒,一旦发现脑膜瘤首先考虑手术切除,对于占位效应明显、颅内压升高的患者更应及时手术切除肿瘤。
随着体检的普及,胰腺交界性肿瘤检出率逐年增高,既往需要腹部大切口去剜除一个小肿瘤,如今腔镜手术减小了创伤,但是仍不能避免术中胰管损伤,导致术后胰漏等严重并发症。清华长庚肝胆胰外科通过内镜治疗团队和微创手术团队密切合作,利用杂交手术室,放置胰管支架后立即行微创手术,让患者能够在同一间手术室同时得到多种手术的救治,大幅度提升了手术安全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胶质瘤呈侵润性生长,除了头痛、恶心、视物不清外,一旦脑组织受肿瘤的压迫、浸润、破坏,还可能表现出神经中枢受损伤的症状,比如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语言障碍、精神障碍等。像刘女士的脑干胶质瘤,更是危险,脑干作为人体的生命中枢,主管着人体的神经中枢系统,脑干胶质瘤就像一台电脑的CPU被病毒入侵一样,最终会导致整个电脑系统瘫痪。当脑干被压迫严重时,还会发生生命危险。
近日,哈医大一院李正天副主任医师在MDT团队的协助下为一位双侧及峡部甲状腺肿瘤压迫气管,呼吸困难的患者实施了双侧甲状腺切除术,患者术后能够畅快、自由地呼吸。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陈杰教授团队在Modern Pathology(中科院一区)上发表论文,团队对136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免疫微环境进行分析,通过重要细胞和分子的改变揭示了该肿瘤免疫特征的组织学亚型异质性,为胰腺癌早期防治策略提供了新的证据。该研究得到了中央高水平医院临床科研经费的支持。
视网膜瘤细胞瘤,又被称为RB,是婴幼儿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尤其在低龄的患儿中更为常见。这种肿瘤的恶性程度极高,一旦发生,对患儿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PET/CT扫描在癌症诊断和治疗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精准的肿瘤诊断方法,PET/CT扫描能够有效地识别肿瘤、揭示病灶的转移和侵犯状况,以及评估治疗的成效。它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价值不言而喻,尤其在肝癌等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
甲状腺癌作为一种可长期生存的肿瘤,其复发风险各异。术后病理分期评估有助于对患者的复发风险进行评估。在评估过程中,中危及以上的患者需接受131碘清甲治疗。清甲治疗的目的是清除术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以便更准确地进行甲状腺癌复发风险评估,并为后续的131碘治疗创造条件。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 是常见和恶性的原发性脑肿瘤,中位生存期小于15个月,恶性程度高。胶质瘤中重要的细胞,胶质瘤干细胞(GSCs),是一类可以自我更新、分化、维持肿瘤异质性、与肿瘤生长和治疗耐药性紧密相关的细胞。阐明GSCs调控的分子机制将扩大我们对疾病的认识,并为靶向GBMs的有效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社会公共卫生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胃癌等消化道疾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同时,应该加大对医疗科研的投入力度,推动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科学家利用近25年时间破解了一个“细胞谋杀案”。顺带着,还解决了另一起“T细胞消失案”。从果蝇到小鼠,再到人类,一系列证据表明,一些自相残杀的细胞们可能导致罕见的人类免疫缺陷。而现在,这一发现可能为治疗癌症带来新的希望。
背痛是一个常见的健康问题,通常与肌肉拉伤或骨骼问题相关。在很多情况下,患者会被建议采取常规的保守治疗,如服用非处方止痛药、接受按摩和进行体育锻炼,而缺乏深入的诊断。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背痛可能是癌症的迹象。
卡巴他赛被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定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继多西他赛和新型激素疗法之后的1类治疗方案。卡巴他赛与泼尼松联合用于治疗先前接受过含多西紫杉醇治疗方案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
阿卡替尼Acalabrutinib又名阿可替尼、阿卡拉布替尼,是BTK的二代选择性抑制剂,相比第1代BTK抑制剂,有更好的特异性,较少脱靶去抑制其他激酶如EGFR、ITK、JAK3、HER2和TEC等。
伊布替尼为小分子BTK(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B细胞淋巴瘤,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套细胞淋巴瘤或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
将辅助药物或生物大分子与光敏剂装入纳米粒子中以提高光动力疗法(PDT)的效率是常用的策略。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董健研究团队在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种与之相关的肿瘤治疗新策:单组分双功能前药策略,用于肿瘤微环境(TME)产生的HOCl特异性激活的肿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