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近发表在《TheJournalofNuclearMedicine》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对于放疗后体内PSA(一类肿瘤标志物)的水平显著提高的患者来说,早期的治疗也会起到一定的帮助。研究者们发现通过PET扫描的手段能够鉴定出哪些患者能够从抢救性放疗(salvageradiationtreatment,SRT)中获益。
-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总医院(MGH系统生物学中心的研究人员描述了肺瘤与骨髓之间的“交谈”导致一种免疫细胞产生,这种免疫细胞迁移到这种肿瘤中并促进它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12月1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Osteoblastsremotelysupplylungtumorswithcancer-promotingSiglecFhighneutrophils”。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抗老化蛋白能够保护机体抵御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生,比如癌症、神经变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JournalofExperimental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格莱斯顿研究所(GladstoneInstitutes)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靶向作用这种蛋白或能促进机体免疫系统的细胞变得年轻。
由一组RAS基因发生的突变导致的癌症具有较低的治疗反应性,而且当前没有直接地靶向它们的药物。
“人是铁,饭是钢”,合理的营养饮食不但能强健身体,也是克服癌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华夏肿瘤康复会专家表示,平衡膳食、营养充足,能够提高病人对手术、化疗和放疗的耐受力,改善身体状况,增加机体免疫力,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在癌症的治疗过程中,很多患者会犹豫采用西医治疗还是中医治疗的方法,那么中医和西医的差别在哪,为什么很多癌症患者在治疗初期会一直倾向中医治疗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科肿瘤科主任刘开江,近日为妊娠合并宫颈癌患者小王施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很成功,患者终于圆了“母亲梦”,而且彻底根除了怀孕以来一直让她胆战心惊的宫颈癌。
专门为癌症及罕见病患者开发Toll样受体及RNA疗法的美国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IderaPharmaceuticals表示,美国FDA已经对公司的主导药物IMO-2125与Ipilimumab联用治疗PD-1治疗失败的转移性黑毒素瘤患者给予了快速通道认定。FDA的快速通道地位旨在对那些在严重威胁生命疾病的治疗上具有重大潜力的药物或生物制品给予开发和审评过程的加速。
最近一项由来自犹他大学HCI的研究者们做出的研究成果揭示了肿瘤能够随着时间发生进化,这一过程或许会导致癌症变得对癌症更加耐受。进一步,该研究发现这些进化的特征存在于多种乳腺癌亚型中,相关结果发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杂志上。
今年8月,Nature上的一项研究称,1年卖20亿的“重磅抗癌药”CDK4/6抑制剂竟然也是免疫疗法。研究还表明,CDK4/6抑制剂似乎能够使某些癌症患者对PD-1/PD-L1抗体这类免疫疗法变得敏感。那么,这背后的机理是什么呢?近日,最新发表在Nature上的一篇论文找到了答案——CDK4/6抑制剂可影响PD-L1蛋白的表达!
癌症研究出现重大突破。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陈律佑助研究员率领团队,近期透过研究发现,在癌细胞生成过程中,人体内的「染色体外端粒DNA」,能诱发细胞后天免疫反应,进而抑制ALT癌细胞生长,有助发展针对特定癌细胞的免疫治疗,研究成果则于本月初发表于《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期刊。
医生给病人开出药物处方,所有人早已习以为常。而太多人忽略了“运动处方”的存在。其实,运动对许多疾病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治愈癌症是医学界的终极目标之一,但时至今日这一难题依然困扰着人类,目前全球每年有近千万人因癌症丧生。其中,乳腺癌(breast cancer)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发病率高居首位,严重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并带来沉重的医疗和社会负担。不过越来越多科技企业的加入,将使得医学研究人员如虎添翼。今日(11月26日),DeepMind公司宣布利用AI 抗击乳腺癌。
第78届全国药品交易会将于2017年11月28-30日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举行,届时全国各地的药商将带着自家的产品进行展示。据国家卫计委《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10万,死亡约200万,癌症防治形势仍十分严峻。在此,米内网特意搜集了一批参展的抗肿瘤产品,供大家参考。
不能简单地说,癌症是吃出来的毛病,但健康的饮食习惯,对预防癌症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今年8月,Nature上的一项研究称,1年卖20亿的“重磅抗癌药”CDK4/6抑制剂竟然也是免疫疗法。研究还表明,CDK4/6抑制剂似乎能够使某些癌症患者对PD-1/PD-L1抗体这类免疫疗法变得敏感。那么,这背后的机理是什么呢?近日,最新发表在Nature上的一篇论文找到了答案——CDK4/6抑制剂可影响PD-L1蛋白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