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正在广州巨大创意园召开的“2017缓解癌症放化疗副作用专家研讨会”上了解到,癌症放化疗后“吃不下”问题有望缓解。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大佑生宝”科研小组采用蛋白酶解和分子量截取技术提取的海参全能干细胞肽含有59种活性物,保护胃肠黏膜,从而让患者“吃得下”。
众所周知,肿瘤免疫治疗和其它治疗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免疫治疗有特异、持久(免疫记忆)、适应性强的特点,而且它的效果和应用往往不取决于肿瘤病理分型,被认为是癌症的克星和治疗癌症的关键。从概念上来讲,免疫治疗是现代医学肿瘤学的一个革命,一个转折点[1]。
寻找治疗癌症的疫苗,一直是癌症免疫治疗的一个热门方向,是科学家们坚持了半个世纪的梦想。遗憾的是,很多次尝试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个性化疫苗很可能是个例外,将为我们带来新的希望。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癌症的深入了解,癌症致死率已大幅下降,据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ancer Research (AACR))最新发表的报告《2017 Cancer Progress Report》显示,至少有210万美国人癌症患者因先进的医疗手段而延长了生命。
美国最主要的医学研究资助机构国家卫生研究院12日宣布,它将与11家生物医学公司联手在未来5年投资2。15亿美元,推动癌症免疫疗法的发展。
人体正常细胞衰老、死亡后脱落下来,代之以新的细胞再生。而癌细胞却是增殖异常活跃的细胞,如果营养充足的话,癌细胞将无限增殖下去。人体的细胞大约有10兆个,它们发挥着各自的作用。细胞死亡和再生反复有序地进行着,而各种致癌物质都可能诱发正常细胞突变为癌细胞。在正常细胞中存在的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各种物质的损害下发生变异,最终导致细胞恶性变。整个癌变过程是十分漫长而复杂的。
10月11日是世界镇痛日。其中癌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往往让不少晚期癌症患者难以忍受。专家介绍,癌痛患者应避开用药误区,才能实现科学治疗。
这一抗癌新药的发明人,是镇江籍化学家杨旭清教授。杨旭清以化学合成为专业,但他还系统地进修了生物学,有选择地钻研了药物学,学习了相关的临床医学。因为自1978年起,他就抱定一个宏伟的愿望——研发合成出一种高效低毒的抗癌新药。
癌症疫苗由肿瘤特异性抗原和免疫刺激反应佐剂混合制备而成,其原理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增强机体抗癌能力,阻止肿瘤生长、扩散和复发,以达到清除或控制肿瘤的目的
癌症研究过程中一个主要的挑战是为新疗法开发强大的临床前药效评价模型,这些模型将准确反映人类对新药的反应。通常,在细胞或动物模型中最初看起来很有希望的潜在治疗,往往应用到癌症患者身上时反而效果不佳。
近日,来自大阪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一种不用标记的多光子显微镜检测技术(NL-MPM)或能对癌症进行定量成像检测,而且该技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不需要对组织进行切除、固定或染色,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研究人员希望这种新型技术能够简化并且降低科学家们对癌症的诊断时间。
知名海外就医机构将在该药物上市之后,第一时间为大家带来获取方案。同时康安途目前也提供肺癌的多个靶向药,如吉非替尼、AZD9291等性价比更高的仿制药方案。凭此文章截图联系康安途,即可获得限量癌症治疗优惠券一张,先到先得。
美国FDA批准PD-1抗体Opdivo用于多吉美耐药的肝癌患者;美国FDA批准PD-1抗体Keytruda用于化疗耐药且PD-L1阳性的晚期胃癌患者;日本厚生劳动省批准PD-1抗体Opdivo用于化疗耐药的晚期胃癌患者。
乳腺癌已经成为全世界女性发病率的恶性肿瘤,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统计,今年大约有25万名女性将被新诊断出乳腺癌,并有约4万人死于这一疾病。在这些患者中,HR阳性、HER2阴性的患者占到了73%。为这些患者带来全新的治疗方案,能为乳腺癌的治疗格局带来极大改观。
上周五,百时美施贵宝公司(BMS)宣布,其重磅免疫疗法Opdivo(nivolumab)在日本获批,用于治疗不可切除晚期或复发性胃癌,成为全球获批的用于治疗不可切除晚期或复发性胃癌的免疫肿瘤药物。
据外媒报道,新研究出了一种新的癌症治疗方法,这项研究是由西澳大利亚大学(UWA)和哈利·帕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进行的。它可以使肿瘤血管正常化,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