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氨酸是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之一,同时是一种必需氨基酸,存在于奶制品和许多肉类食物中。但对有的人来说,缬氨酸水平过高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
胰腺癌,目前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CancerToday公布的数据,全球范围内,2020年胰腺癌新发病例数居所有癌症类型的第12位,死亡病例数居第7位;在中国,胰腺癌新发病例数居所有癌症类型的第8位,死亡病例数居第6位[1]。
“生命就好像被强行定上了闹钟,进入倒计时状态,每分每秒都是煎熬。”一位确诊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家属在觅健圈子里如是说道。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在翻阅完觅友们分享的抗小细胞肺癌经验贴后,一股深深的无力感瞬间将我包围,恶性程度高、治疗难度大、长生存率低、治疗费用昂贵,甚至没有相应的靶向药......
江湖上关于维生素C的好处数不胜数,近些年来,维生素C还被打上了“抗癌”的标签。虽然目前医学界关于维生素C的抗癌功能还存在一些争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维生素C确实存在着巨大的潜能,很多科学家都在孜孜不倦地研究着维生素C在肿瘤领域的神奇功效。
近日,AllarityTherapeutics宣布已经向美国FDA递交新药申请(NDA),寻求批准受体酪氨酸激酶(RTK)抑制剂dovitinib,用于三线治疗肾细胞癌(RCC)。本次批准还支持其先前向FDA提交Dovitinib-DRP伴随诊断技术的上市前批准(PMA)。该技术能选择和治疗最有可能对dovitinib产生应答的RCC患者。
炎症在癌变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让我们认识到:免疫调节在癌症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与免疫介导疾病相关的癌症风险状况需要进一步表征。
上世纪80年代,一位晚期肝癌患者在住院期间服用了乡亲所赠的槐耳冲液,没想到一年多后症状竟完全消失。这一现象激起了医学专家的兴趣,而后经过一段漫长的研发和临床试验,最终,这类中成药——槐耳颗粒于1992年成功获批,用于晚期肝癌的治疗[1]
滋滋作响的烤肉、色泽金黄的炸鸡、香甜可口的蛋糕……这些高脂肪、高热量的「垃圾食品」总有一种魔力,让我们吃了还想,欲罢不能。
恶性肿瘤是一种消耗性疾病,营养是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防止营养不良及肿瘤恶液质的发生,增强患者的体质、改善生存质量,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肿瘤患者却陷入了以下常见的饮食误区。
01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院士和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教授发表在《柳叶刀—全球健康》上的一项研究,这份研究使用了中国大陆31个省2014年成人癌症死亡率数据,共纳入了23种被国际癌症研究署或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确定的常见致癌因素。而总结出的中国各省份最主要致癌危险因素有23个,可以分为5类。
白天“珍珠奶茶方便面,火锅自助小烧烤”,夜晚则是“一时熬夜一时爽,一直熬夜一直爽”,许多人是不是直呼“你报我身份证得了呗”。看似很潇洒的日常生活,但长期以往可能就会导致药物、医院、医生相伴,甚至最后的归宿就是那四四方方的小盒子。饮食方式、生活习惯和周围环境中的许多因素,都可能会增加患癌风险。
恶性胸腔积液(MPE)是胸膜壁与肺部等内脏之间的液体,它通常会包括两类肿瘤微环境:充满肿瘤细胞的积液和胸腔实体瘤,因此相对实体瘤会更加复杂。光美国每年新增的MPE患者就超过了20万例,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非小细胞肺癌。
某位医药界的大咖在得知自己的父亲身患癌症且已到晚期时,没有为父亲选择放化疗等治疗,而是顺应父亲的要求,只为他进行了镇痛治疗,并把父亲送回老家,让老人安享最后的人生。
在2021年步入尾声之时,肺癌患者们又迎来一个重磅喜讯。12月10日,国产原研PD-1卡瑞利珠单抗再添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新适应症。
近期,45岁的崔先生预约了我们内镜中心的肠镜检查。他是农业局的一个工程师,身体挺好,没有任何不适,平时也很注重健康,这次一年一度的自费体检,他特意加了胃肠镜检查。做肠镜之前,我还特意询问了肠道情况,比如大便性状、次数、颜色,有无腹痛等。
油炸食品口感酥脆、香气怡人,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但大家也都知道油炸食品的危害,所以“空气炸锅”应运而生。很多小伙伴都用它来炸薯条、烤蛋挞、烤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