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因其发病机制复杂、早期诊断筛查技术少及缺乏有效的肿瘤早期诊断标志物,绝大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肿瘤的晚期阶段。目前,肿瘤学研究多基于晚期肿瘤组织的临床分析与肿瘤细胞系的研究,对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演变机制的研究较少。因此,研究肿瘤的早期发现与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与临床价值。
在单细胞分辨率下进行基于常微分方程的凋亡敏感性建模,并生成肿瘤内部和肿瘤内部凋亡敏感性异质性图谱。单细胞分辨率系统建模发现,与免疫细胞和基质细胞相比,癌细胞对线粒体通透性和执行者半胱天冬酶激活的敏感性增强,但显示出显著的肿瘤间和肿瘤内异质性。
癌症,一直是当今社会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自从2018年癌症的免疫疗法获得诺贝尔奖以来,有关人体自身免疫对抗癌症的临床研究越来越多,但是收效并没有达到预期。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进而限制了免疫疗法的应用和发展。因此,研究并阐明癌细胞如何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是寻找下一代癌症免疫疗法的关键一步。
2021年11月24日,和黄医药(HUTCHMED)与阿斯利康(AstraZeneca)宣布已在中国启动一项3期临床试验。该试验将在伴有EGFR和MET突变或异常、接受EGFR抑制剂治疗后复发的肺癌患者中开展,旨在评估高选择性的强效口服间质上皮转化因子(MET)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沃瑞沙(Orpathys),与阿斯利康的第三代不可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TKI泰瑞沙(Tagrisso)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试验已于2021年11月22日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抗体,是免疫系统识别和抵抗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重要武器。自然界潜在的病原体多得数不清,要有效地清除感染,B细胞就得见招拆招,生产出多种多样不同的抗体分子。科学家们早就发现,B细胞编码抗体的基因不能一成不变,有时需要DNA序列发生改变。
11月2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皮下注射PD-L1抗体恩沃利单抗用于标准治疗失败的MSI-H/dMMR晚期结直肠癌、胃癌及其它实体瘤。 该产品由思路迪医药、康宁杰瑞制药与先声药业三方共同合作开发,是目前全球首个获批的皮下注射给药的PD-(L)1抗体。
近日,Zymeworks宣布其靶向HER2的双特异性抗体Zanidatamab,与化疗联用,在治疗接受过多种前期治疗的难治性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1期临床试验中,表现出令人鼓舞和持久的抗癌活性。
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公示显示,再鼎医药引进的TPX-0022胶囊获得两项临床默示许可,拟开发治疗MET基因变异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胃癌或实体瘤患者。Elzovantinib(TPX-0022)是Turning Point Therapeutics开发的一种口服MET/SRC/CSF1R抑制剂。2021年1月,再鼎医药以高达3.61亿美元获得了该药在大中华区的开发和商业化独家授权。
近日,凌腾医药宣布其在研抗体药物卡妥索双抗(catumaxomab)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1/2期临床试验完成首例患者给药。这是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旨在观察卡妥索双抗对卡介苗(BCG)治疗失败或不耐受的NMIBC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此外,卡妥索双抗针对伴腹膜转移胃癌的一项国际多中心3期临床试验也在进行中。
2020年首款靶向药物的获批,给胆管癌药物治疗增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队列:靶向的FGFR抑制剂。2021年,同类药物的再上市,使得行业对FGFR抑制剂的开发充满了极大的兴趣。那么,凶险的晚期胆管癌与FGFR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获批的适应症重点提到FGFR2?全球针对FGFR/FGFR2的靶向药物开发状态如何?是否未来可期?请看本文。 胆管癌&FGFR2
再鼎医药合作伙伴Deciphera制药公司近日宣布,欧盟委员会(EC)已批准靶向抗癌药Qinlock(中文商品名:擎乐?,通用名:ripretinib,瑞派替尼)四线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该药具体适用于:先前接受过3种或3种以上激酶抑制剂治疗(包括伊马替尼[imatinib])的晚期GIST成人患者。
第六批集采(胰岛素专项)将于本周五开标,第七批集采也即将提上日程。作为集采的热门品类之一,抗肿瘤药已有10个通用名药品满足国家集采条件,2020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合计超过44亿元。齐鲁制药、正大天晴、豪森药业涉及的过评品种数量最多;阿法替尼、仑伐替尼、伊立替康、舒尼替尼等品种过评企业达5家及以上。
最近,路德维格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研发了一种能更高效筛选特异性抗癌免疫细胞的方法,或能推动个体化抗癌疗法的发展。 通常来说,肿瘤表面都会有一些特异的突变蛋白,这些也是供免疫细胞识别的肿瘤抗原。比如有一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就具备这样的能力,在根据肿瘤抗原找到敌人后,就能开展清除肿瘤的工作。
11月8日,百时美施贵宝(BMS)宣布,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用于可切除的IB至IIIA期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新辅助治疗的III期CheckMate-816研究达到了改善无事件生存期(EFS)的主要终点。
今日(11月22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公示显示,信达生物申报的IBI397获得一项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拟开发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公开资料显示,IBI397(AL008)是由Alector公司开发的一款抗体,靶向CD47-SIRPα信号通路中的SIRPα。信达生物于2020年获得了该候选药在大中华区(包含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开发和商业化权益。
11月19日,CDE官网连发6条通知/通告,涉及到原料药、流感疫苗临床研究、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吸入制剂、参比目录等。其中,最受关注的应当是《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以下称:“《指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