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包括结肠癌、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男性居于第4位,女性居于第3位,平均每1.5分钟就有1人被诊断为结直肠癌,每年大约有16万人死于结直肠癌,且近年来发病率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在很多人的传统意识里都认为肿瘤就是癌症,所以一遇上自己被检查出得了肿瘤的情况,就会变得手足无措,而且会非常的悲观,有些被检查出患有肿瘤的朋友们,非常想要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办才好,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得了肿瘤怎么办?
近日有一则新闻揪着我们的心,江苏一位爸爸拒绝给儿子治疗白血病,引发热议。一边是钱,一边是孩子的生命和健康,王爸爸担心“人财两空”。对于这位爸爸的选择,我们暂且不多讨论。我们来聊聊另一个“主角”——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在13世纪最早记录的癌症自愈的案例中,一位罗马天主教徒患上了骨肉瘤,医生们束手无策,但奇迹的是其在一次严重的细菌感染之后,癌症自愈了。在癌症的治疗过程中,许多癌症自愈的案例被观察到。那癌症自愈究竟是什么原因?癌症自愈成为可能了吗?为什么会出现癌症自愈?
肝脏也被称为最任劳任怨的器官,往往受到轻微伤害后还是默默坚持工作,对于如此重要又沉默的器官,我们应该呵护有佳才是。
吸烟导致肺癌已是全人类的共识。但是不少患者在确诊罹患肺癌之后,仍然选择继续吸烟:“反正已经得了这个病,再戒烟又有什么用呢?
二甲双胍,也称为Glucophage,Glucophage XR,Fortamet等,一直以来,二甲双胍是治疗糖尿病患者的真正主力。二甲双胍有助于控制血糖(葡萄糖)水平,有时与胰岛素或其他药物结合使用。然而,谁又会想到,一片不到一块钱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二甲双胍与抗癌居然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个人肝不好对身体健康影响很大,尤其是一旦患上肝癌,就会威胁到生命安全。近年来人们开始认识到肝脏的重要性,平时注意养护肝脏,有时候还去医院检查一下肝功能。
肿瘤康复期,是指经过手术、化疗、放疗等手段治疗后,肿瘤被临床治愈了,患者不再治疗,而是在调养身体的时期。
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的一个研究小组提出了一种针对癌细胞的新方法,该方法可以避开现有癌症药物所面临的挑战。 最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一些针对半胱氨酸的新型抗癌药物。癌症研究人员面临的挑战是癌症靶点的结合位点很少发现半胱氨酸,限制了这种方法仅应用于少数药物靶点。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研究团队现在通过探索针对其他潜在反应性氨基酸(如赖氨酸,酪氨酸或组氨酸)的药物的开发来应对这一挑战,这些氨基酸更多地发生在靶标的结合位点内。
德国生物制药公司MorphoSys近日发布了新型人源化Fc结构域优化免疫增强单克隆抗体tafasitamab(MOR208)II期临床研究L-MIND(NCT02399085)的最终分析结果。
欧盟委员会批准Revlimid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成人患者一线治疗整整四年后,英国国家健康和护理卓越研究所(NICE)于上周五正式做出决定,推荐Revlimid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替代方案,并将该药纳入英国国家健康服务保障系统(NHS)。
颅咽管瘤为先天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5%。多见于儿童及少年,男性多于女性。大多数颅咽管瘤患者,即使患病后对其也不是很了解,也不知道该怎么治疗,门诊中经常会遇到患者问:“颅咽管瘤吃点药不手术行不行?”
软组织肿瘤是起源于间叶组织位于软组织内的肿瘤。主要是运动系统的软组织(如肌肉、韧带、骨膜、脂肪等)肿瘤。 软组织肿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以发生于躯干者最多。
Cediranib是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公司开发的一款VEGF受体抑制剂,然而近日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这款在研抗癌药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功能:它能够影响肿瘤细胞修复DNA损伤的能力,与PARP抑制剂联用,可能达到更好的抗癌效果。这项研究发表在最新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
在近日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举行的2019年美国免疫学年会(AAI)上,一项临床前研究显示,在肝转移动物模型中,采用高压递送的方式给予靶向癌胚抗原的(抗CEA)CAR-T,显着增加了渗透和抗肿瘤活性,与采用标准低压(LP)递送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