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近日一项研究致力于将个体生活习惯对结直肠癌风险的影响进行量化。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居全球恶性肿瘤第3位,是一种“现代病”、“富贵病 ”,主要症状是便血、腹痛、大便异常、乏力和贫血等,其发生原因与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类型直接相关。但如果及时筛查和纠正生活习惯,它也是最容易预防的癌症之一。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癌变之一,吃什么有助预防呢?近期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学者在《亚太临床肿瘤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每年食用16 公斤的葱蒜类蔬菜,约合每天44 克(近一两),就可以降低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该研究共纳入1666 名受试者,并对其中833 名结直肠... /
当癌症从机体免疫系统中逃逸时,我们的防御系统就会变得无能为力无法有效抵御癌症,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 T细胞)或许就能展现出一种潜在的免疫疗法,其能有效应对肿瘤,但某些患者疾病的复发往往给当前的疗法提出了巨大挑战,近日,来自巴斯德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鉴别出了CAR T细胞的精确功能,或能优化未来癌症的治疗手段,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
当前,肝癌几乎没有可用的治疗选择。一种参与细胞应激反应的酶可能成为治疗肝癌的新型药物靶点。在一项新的研究中,西班国立心血管病研究中心(CNIC)的Guadalupe Sabio及其团队发现作为p38激酶的四种类型之一的p38γ蛋白对肝细胞的细胞分裂起始至关重要。这表明“p38γ可能是肝癌的一种有用的治疗靶点”,Sabio说,“我们如今正在开发这种蛋白的抑制剂来测试这种癌症。”相关研究结果于2019年4月10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p38γ is essential for cell cycle progression and liver tumorigenesis”。
今年3月29日-4月3日在美国ATLANTA举办的AACR(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正在召开。昨天已经分享了十大难治肿瘤的新治疗研究。今天,再给大家汇总新的研究报告。
白血病这个疾病,在很多电视剧中可能会看到,但是很多人实际上对它并不怎么了解。想当年小编也曾天真的以为,白血病是不是就是指自己身体里血液由红色变成了白色。后来才知道,这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通俗的说,就是在造血的过程中出了问题,血液里面的白细胞异常增生,因为这种血液会比正常人的血液要多出很多白细胞,因此也就被称为“白血病”了,但是,白血病并不是“病”,它是属于“癌”的一种,所以又被称为“血癌”。
在临床方面胃癌是很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近几年的时间内胃癌的发生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胃癌,一旦患上胃癌疾病之后,在身体方面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症状表现,那么胃癌的症状有哪些呢?
卡迪夫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负责引导杀死病毒的T细胞到达感染部位的分子还可以迅速增加T细胞的数量来对抗感染,这使得它成为开发治疗病毒和癌症的更有效药物的一个重要新目标。
当癌症从机体免疫系统中逃逸时,我们的防御系统就会变得无能为力无法有效抵御癌症,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 T细胞)或许就能展现出一种潜在的免疫疗法,其能有效应对肿瘤,但某些患者疾病的复发往往给当前的疗法提出了巨大挑战,近日,来自巴斯德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鉴别出了CAR T细胞的精确功能,或能优化未来癌症的治疗手段,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
刘大夫是一位肿瘤老医生,从18岁开始行医,到77岁停止出诊,从事临床工作近60年。在这60年里,他接诊过上千例癌症患者。这些患者多数他已经记不清了。但是在他的诊治中有两个患者康复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对癌症治疗的看法。
肺癌国产新药正在进入上市前的最后阶段。
如果把医学做成游戏,那癌症绝对是霸道的关底BOSS,傻乎乎的冲上去就开打,八成要“大侠请重新来过”了。
自2017年奥希替尼在中国上市以来,成为了许多肺癌晚期EGFR阳性患者的“救命稻草”,因为它解决了第一代靶向药耐药的问题,作为EGFR阳性患者的二线、三线治疗,不仅延长患者生存期,还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西奈山医院和IBM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线索,或能帮助解释为何相同基因组的癌细胞对相同疗法的反应并不相同,文章中,研究人员首次发现,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与癌症对药物疗法的反应存在关联。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Sanford Burnham Prebys医学发现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阐明了肠道微生物组和机体免疫系统抵御癌症能力之间的因果关联,文章中,研究者鉴别出了11种细菌,其能激活小鼠的机体免疫系统并减缓黑色素瘤的进展,此外研究者还阐明了一种未折叠蛋白反应(UPR,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的关键作用,UPR是一种能维持蛋白质稳态的细胞信号通路,研究人员在对免疫检查点疗法产生反应的黑色素瘤患者机体中常常能观察到UPR水平的下降,这或许就能揭示对病人分层的潜在标志物。
蛋白激酶C(PKC)对于一系列细胞活动至关重要,包括细胞生存、增殖和迁移等,这些细胞活动都必须被严格控制以免细胞失控形成肿瘤;近日,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另一种名为PHLPP1的酶类或许能扮演“校对者”的角色密切关注PKC的行为,相关研究结果刊登于国际杂志Molecular Cell上。 图片来源:UC San Diego 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