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靶向免疫研究不断突破进展,数种靶向免疫治疗药物在肝胆癌领域纷纷传来治疗佳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梳理一下肝胆癌的靶向治疗药物以及免疫治疗药物的临床试验结果,供临床医生及患者朋友比较权衡。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增强免疫系统抗肿瘤效应的同时,可能出现免疫机制「敌我不分」,进而导致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irAEs)。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老王胸部不适入院,胸部CT提示右侧肺叶上4厘米大小的团块阴影,胸外科手术切除肿块,病理检查结果为肺癌(腺癌),此后还要面临,使用抗肿瘤的“靶向药物”等一系列治疗,老王一家的生活背负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人到中年会有各种烦心的问题接踵而至。怎么能赚到足够多的钱?要给小孩报多少个补习班?什么时候搬去市内住?这个月还完花呗是不是又要吃土了?等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人到中年发福了怎么办?
肿瘤发生骨转移是否就意味着对患者宣判进入“终末期”了呢?
免疫系统通过消除恶性肿瘤细胞和阻止抵抗这种清除的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来抑制肿瘤产生。 临床和实验数据表明后面的一种控制方式---称为癌症-免疫平衡(cancer–immune equilibrium)--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甚至可能长达几十年。尽管癌症最常发源于上皮层,但在这些组织区室中维持癌症免疫平衡的免疫反应的性质和时空动态变化仍是不清楚的。
有观点指出,根据两组试验数据不同的试验方式,并不能充分比较药品效果 全文1826字,点击文末链接可畅读全文,也欢迎参与文末评论。 中国首个国产PD-1肿瘤免疫药物价格正式公布,比国外同类药更具竞争力。按单位价格计算,国产药品定价约为进口药品的三分之一。据财新记者了解,疗效差别尚无定论。部分专家指出,特瑞普利单抗的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其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甚至优于进口药物。△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癌症,每年世界上有超过69万人因此丧命。提高癌症治疗效果和降低死亡率的重要因素是能否早期发现。目前结直肠癌的检测“金标准”是令普通患者望而生畏的肠镜。而如果能通过血液生物标志物进行癌症早期发现则能大大提高筛查率。只是,生物标志物可靠吗?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抵御癌细胞的新机制,这或能帮助促进免疫细胞来检测并且破坏癌细胞。
近日,在圣地亚哥举办的第60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上,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Lineberger综合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一种新方法,或能利用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来靶向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亚型,这种疗法即是对患者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进行遗传工程化修饰使其能够识别并且靶向作用癌症。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O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萨里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人工智能系统(AI),其有望预测癌症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疾病症状和严重程度。
目前临床上,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一直以手术切除为主,外科手术之后的治疗均称为辅助治疗,其目的是通过术后放疗化疗消灭残存的微小转移病灶,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机会,提高治愈率。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则是指在手术治疗前予以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化疗和放疗,其目的是减小肿瘤的体积,使其能够更容易手术移除。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百姓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城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逐渐西化,一些因生活方式和不良饮食习惯诱发的肿瘤在近40年里的发病率显著提升。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多年占据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的乳腺癌。
晚期卵巢癌的治疗,原则上仍是首选手术,辅以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等综合治疗。
肿瘤患者抗肿瘤治疗期和康复期膳食摄入不足,在经膳食指导仍不能满足目标需要量时,建议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有人说患癌后的人很多不是因为癌症去世的,很多是因为被吓的去世的;而有些人是病急乱投医,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而被癌症打败的。事实上,我们身边成功抗癌的人很多,有些已经顺利的度过了5年、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那么面对癌症,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战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