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目前所有疾病中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也是对人的生命健康威胁最大的杀手。癌症的发生多是由于人体器官接受损害程度变大,加剧细胞异常分裂引起癌变,随着年龄的增大,罹患癌症的几率也变高,甚至对于一些有家族性遗传的人来说,因为自身携带的某种突变基因,更是束手无策,大大增大了癌症的发病风险。
时间飞逝,“肿瘤患者能吃不能吃”已经伴随大家到第十期了,相信大家对许多饮食禁忌已经熟记于心。本期照样为大家带来蛋白粉、桃胶、黄芪等10种常见的食物。
随着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逐年升高,人类研究抗癌的力度也一直在加强。近几年来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们看到治疗癌症从化疗到靶向治疗再到免疫治疗每一次的都发生了质的变革,尤其是免疫疗法的出现,将肺癌晚期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了3倍。
又一波寒流来袭,天气突然降温,对肿瘤患者来说,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冬季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和季节,应该多方面的给予全方位的关怀,安稳的度过严寒的冬季。
众所周知,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具有高转移性的恶性肿瘤,并且没有可用的分子靶点。2018年11月,来自西班牙圣地亚哥大学医学院等多个研究机构的学者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上发表研究成果,首次使用来自于转移性TNBC患者的循环肿瘤细胞(CTC),建立了异种移植模型(CTCs derived xenografts,CDX)。通过对模型的深入研究,发现WNT信号传导是该肿瘤生物学相关的主要机制;并且,MELK的过表达与和较差的患者存活率相关。总体而言,该研究表明来自TNBC患者的CTC具有致瘤性,并且提示CDX可以作为提供肿瘤进展信息的有用模型。
本月初,在题为《所有癌症都行?癌细胞检测新技术问世,10分钟出结果》的报道中,探索君介绍一项能在10分钟内完成癌细胞检测的突破性技术。 该技术是澳大利亚科学家借助“表观遗传学”这一概念开发的有望用于检测所有癌症的新方法。 事实上,这并不是“表观遗传”在癌症检测领域的“首次发力”。
恶性淋巴瘤是我国最常见的十大肿瘤之一,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公布的数据,2003年至2013年,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5/10万;昔日恶性淋巴瘤被认为是不可治愈的绝症,但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问世,使患者的5年生存率超过了50%,其中早期霍奇金淋巴瘤的治愈率可达80%以上;通过进一步查询,自1949年氮芥的上市,到2017年用于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呋咯地辛,已上市41个药物(化药+生物药);本文将简述该疾病及已上市药物情况,带您初识恶性淋巴瘤!
众所周知,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TNBC)是具有高转移性的恶性肿瘤,并且没有可用的分子靶点。2018年11月,来自西班牙圣地亚哥大学医学院等多个研究机构的学者在《InternationalJournalofCancer》上发表研究成果,首次使用来自于转移性TNBC患者的循环肿瘤细胞(CTC),建立了异种移植模型(CTCsderivedxenografts,CDX)。通过对模型的深入研究,发现WNT信号传导是该肿瘤生物学相关的主要机制;并且,MELK的过表达与和较差的患者存活率相关。总体而言,该研究表明来自TNBC患者的CTC具有致瘤性,并且提示CDX可以作为提供肿瘤进展信息的有用模型。
抽几管血,分离其中的免疫细胞,在体外进行扩增和改良,然后再回输给癌症患者:这种带着浓浓“莆田系”味道的疗法(CAR-T),听起来像天方夜谭。
霍奇金淋巴瘤(HL),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很陌生。但据医学统计,HL在淋巴瘤中占比高达40%,而淋巴瘤又是仅次于白血病和脑瘤的儿童第三大肿瘤。
肿瘤患者常会出现腹泻,涉及基础病、癌症原发病灶和转移灶等因素。从病因到治疗方案,笔者带你一一解码。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但随着激素治疗,以及以Her2为靶点的靶向治疗的不断发展,乳腺癌病人的生存期越来越长,死亡率逐渐下降,年轻的乳腺癌病人还可以生育。
自地球上诞生文明以来,知识的萌芽便从未停止过生长。今天要摘取的“知识果实”,要从“民以食为天”说起。
墨尔本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型抗癌药物,这种药物可以让癌细胞永久进入睡眠状态;而不损伤其他正常的细胞。8月初发表在著名杂志《Nature》上面的这篇研究,或许给大家的抗癌又带来了新的希望。
脑转移在不少实体瘤中并不少见: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HER2阳性的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癌等,都有较大的比例会发生脑转移。
癌症,又称为恶性肿瘤,它分为很多种类,几乎人体的的所有部位都有可能发生癌变,由于这种疾病难以治愈,所以人们总是谈癌色变。不同的癌症特点不同,今天就让我们来细数癌症里面的几宗“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