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省”出来的, 应该是指有的人生活中过度节俭,不舍得花钱,或者怕麻烦,图省事,或者懒得动,图省力,由此可能增加得癌症的风险。很显然,“省”的本质其实是相关的一些不良习惯和生活方式增加癌症风险。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多发于老年。蛋白酶体抑制剂(PI)已成为MM治疗的基石药物,以PI为基础的持续治疗方案可为MM患者带来更多获益。伊沙佐米作为口服PI,在MM治疗中具有疗效可观、耐受性良好、停药率低的优势,可作为持续治疗的优选。由于口服药物方便,真实世界研究显示伊沙佐米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与临床试验接近,显示出更为实用的优势。
“癌症晚期”这四个字,对患者和家属而言岂是一个“绝望痛苦”就能说得清道得明的。即便是医生,在亲人身患晚期癌症时,也会面临“治或不治”这样的两难抉择。
在肿瘤治疗的发展中,新兴治疗技术如靶向和免疫疗法的应用,伴随着更细致的患者分型,已大幅提升了部分患者的生存期。尽管如此,治疗效果的个体差异仍然显著,有些患者表现出明显的治疗反应,实现了长期生存,而有些患者则可能在短时间内经历病情恶化或多轮治疗失败。
癌症患者可以通过减少营养摄入来“饿死”癌细胞,这是不科学的。虽然说癌症确实是需要消耗很多的营养,但是通过限制营养摄入的方式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这种方式是错误的。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患者身体营养不良,反而会影响到正常细胞的功能,降低了患者的免疫力,甚至还会为肿瘤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甲状腺癌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未分化癌四大类。其中,碘摄入过量和乳头状癌有关;碘摄入过少,则会增加滤泡状癌和未分化癌的患病风险。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科学家,采用了一种地质学上常用的工具,来探测癌症的“原子指纹”。新发现可为研究癌症的生长和扩散提供新策略,并有望在未来成为发现体内早期癌症的新方法。相关论文近期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很多人并不知道,常规的体检并不等同于防癌检查。常规的体检通常只包括一些基本的检查项目,这些检查虽然可以反映身体的一些基本情况,但并不能发现所有的疾病,尤其是早期癌症。
虽然长时间冷冻的肉类不会直接导致癌症,但不正确的储存方法确实可能影响肉类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科学的储存和处理不仅是维护食品品质的基础,也是保障家庭健康的重要措施。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严格遵守食品安全准则,确保每一餐都是安全、健康的。
多发性骨髓瘤(MM)目前仍不可治愈,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VRd)是新诊断MM(NDMM)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其生存获益有限。随着新药的发展,特别是CD38单抗的出现,MM患者生存期得以延长。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获益,基于CD38单抗的多药联合方案也在不断探索中。
消化系统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2024年国家癌症中心新发布的全国癌症负担数据显示,在我国发病数和死亡数位列前茅的恶性肿瘤中,肝胆胰癌、胃肠和食管癌占据了 “大半壁江山”。近年来,新型免疫疗法给全球和中国的消化系统肿瘤治疗带来重大突破,显著改善了患者预后。
癌症,亦称恶性肿瘤,由细胞恶性增生引发,具侵袭性和转移性。主要分类包括癌、肉瘤及癌肉瘤三种。癌症的发病原因通常是由于机体受到化学、物理、病毒等多种因素的长期共同作用,引发一系列基因异常改变。在高危人群如具有癌症家族史、癌症相关疾病的人等中,癌症的发病率较高,40岁以上人群更需警惕。
Datopotamab deruxtecan(Dato-DXd)是一种新型的靶向滋养细胞表面抗原2(TROP2)的抗体偶联药物(ADC),此前Dato-DXd在乳腺癌领域研究中初步崭露锋芒,为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R+/HER2-)乳腺癌和三阴性乳腺癌(TNBC)治疗带来了破局希望。近日,国际肿瘤顶级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在线发表了Dato-DXd I期TROPION-PanTumor01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Dato-DXd在经治晚期HR+/HER2-和TNBC乳腺癌患者中具有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控的安全性。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天然的气味,我们称之为“体味”。很多人觉得身体出现异常气味是因为不注意卫生导致的,只要改善个人卫生习惯即可,但你可别小瞧这些体味,当我们的身体出现疾病时,身上的体味也会发生变化,成为患病的报警信号!
印度跨国医疗保健集团阿波罗医院在上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这个南亚国家为“世界癌症之都”。这份研究报告揭示了一幅令人担忧的画面:印度各地的整体健康状况不断下降,癌症和其他非传染性疾病的病例数量飙升。
免疫治疗在肺癌领域从后线治疗到一线治疗,从单药到各种联合治疗都带来了喜人的临床数据。而且,近年来,肺癌新辅助免疫疗法(手术前接受免疫治疗,使肿块缩小、降期)接连获批,为肺癌患者带来更多治愈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