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妥布替尼治疗BTK抑制剂不耐受的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
对于既往BTKi不耐受的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匹妥布替尼安全有效。
研究背景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改变了B细胞恶性肿瘤的治疗,但患者的不耐受常常会导致其停药。I/II期BRUIN研究评估了匹妥布替尼——一种高选择性非共价(可逆)BTKi——在复发/难治性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了既往接受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套细胞淋巴瘤(MCL)及其他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治疗的患者。试验分为两个阶段:在1期阶段,患者接受每天一次剂量范围为25至300 mg的匹妥布替尼治疗,28天为一个周期;在2期阶段,推荐剂量定为200 mg,每天一次。治疗持续至疾病进展、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或患者主动退出。
研究结果
研究在127例因不耐受(无疾病进展)而停用至少一种既往BTKi治疗的患者中评估了匹妥布替尼。导致BTKi停药的最常见不良事件(AE)为心脏疾病(n=40,31.5%),特别是房颤(n=30,23.6%)。中位随访17.4个月,匹妥布替尼治疗的中位时间为15.3个月。匹妥布替尼停药最常见的原因为疾病进展(26.8%)、AE(10.2%)或死亡(5.5%)。最常见的治疗期间发生的AE为疲劳(39.4%)、中性粒细胞减少(37.0%)和腹泻(29.9%);24.4%的患者发生≥3级感染。在既往因心脏问题停止BTKi治疗的患者中,75%的患者心脏AE未见复发。没有患者因与既往BTKi相同的AE而停用匹妥布替尼。
在对既往BTKi不耐受的78例CLL/SLL和21例MCL患者中进行疗效评估,匹妥布替尼的ORR分别为76.9%和81.0%;CLL/SLL的中位PFS为28.4个月,MCL无法估计,18个月OS率分别为84.1%和72.4%,中位OS均无法估计。
研究结论
研究表明,对于既往BTKi不耐受的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匹妥布替尼单药治疗在大多数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同类文章排行
- 管好这三步,RET融合肺癌患者少走弯路,活得更长更好!
- EGFR突变患者进展了别慌,从耐药检测到治疗选择这样做能找到新出路
- 这种药会降低10倍生存期,请肺癌患者警惕使用!
- 免疫治疗对EGFR突变肺癌有效吗?
- 新型免疫细胞疗法TILS,仅一次治疗为晚期头颈癌患者带来“稳定”的希望!
- 晚期肺癌跨过9年!他坦白秘密:抗癌4大法宝里,这件事最有效
- 演员李菁菁瘦到认不出 曾患乳腺癌如今已战胜病魔
- 临床植入式电极精准定位脑深部肿瘤边界
- 当FDA超级加倍重视OS,能否影响肿瘤药物研发格局?
- 预后极差、治疗选择有限 HER2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迎创新疗法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