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肿瘤子刊的一篇文章指出,癌症和心血管病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炎症就是其中主要因素之一。
恶性肿瘤现在尚无技术可以完全治愈并确保不复发,我们只能尽可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高危人群多注意,出现不良的症状及时检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和早治疗,限度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并且延长癌症的生存时间!
2023年7月,期刊《癌症》上发布了一项关于中国人的睡眠习惯、时间与癌症风险的大样本研究。研究分析了近1.5万人,结果显示,如果晚上睡眠不好,少于6小时,白天也不睡午觉,那意味着患癌风险高,更易患癌。
近来我们癌度写了几篇胰腺癌的稿件,癌度胰腺癌的病友群大家讨论的也比较热烈,我们也非常希望给到大家一些新的治疗线索,今天的稿件是近来两篇文献的相关研究,当然这些文献专业性非常强,咱们只需要明白相关的结论和重点思路即可。
在大多数情况下,产生既能在体内扩增又能持续存在的功能性CART细胞具有挑战性。此外,对于之前Bruton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治疗和维奈托克治疗失败后发生疾病进展的复发性或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患者目前缺乏研究数据,治疗失败的患者代表了一个新的、快速增长的、未得到满足的治疗需求人群。TRANSCENDCLL004(NCT03331198)是在复发性或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患者中对cd19导向的CARt细胞疗法开展的一项多中心临床试验。本研究初次报道了在BTK抑制剂治疗进展且维奈托克治疗失败后,CARt细胞疗法对复发性或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接下来,让我们通过这项充满惊喜的试验来开启淋巴细胞白血病CAR-T疗法的神奇之旅吧。
尽管奥希替尼已被证明对EGFR突变的软脑膜转移(LM)患者有效,但奥希替尼病情进展后的治疗仍然有限。近来一项精心设计的试验证明,实体瘤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患者可以从颅内分子检测通知的靶向治疗中获得颅内获益。但进展时无法进行LM活检,阻碍了其在LM患者中的进一步应用。在缺乏耐药机制的情况下,生物标志物驱动的策略是不可行的。考虑到脑脊液中药物浓度不足是限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异性反应的原因之一,可以考虑奥希替尼的剂量强化,而不是像颅外进展通常那样直接过渡到化疗等不可知的方法。尤其是奥希替尼比早期的EGFR-TKI具有显着更强的CNS疗效,不应轻易放弃。然而,当患者遵守奥希替尼标准剂量并诊断为LM时,缺乏继续使用奥希替尼强化策略的数据。
《柳叶刀-全球健康》的论文指出:中国整体来看,致癌风险因素是水果蔬菜摄入不足,占15.6%,这与我们的认知其实是不符的。因为绝大多数人认为吸烟喝酒应该排在前面。
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HR+/HER2-mBC)的治疗包括内分泌联合靶向治疗,随后序贯单药化疗。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问世改变了转移性乳腺癌(mBC)的治疗格局。SacituzumabGovitecan(SG,戈沙妥珠单抗)作为靶向Trop-2的ADC药物,可显著改善HR+/HER2-mBC的无进展生存结局。
胃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类型,其发病率在过去几十年中显着增加。更糟的是,发生在食道与胃连接处(称为胃食管交界处)的癌症患者通常在疾病早期阶段几乎没有症状,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到了晚期,疾病出现进展或发生了转移,预后极差。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数据,晚期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6.6%!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出现极大改变了非小细胞肺癌(NSCLC)、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晚期肺癌患者M女士成功接受了新型抗癌药恩曲替尼治疗4个月后,肺部病灶显著消退,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款药物同时具有强大的入脑效果,脑部病灶也明显缩小,目前,距离诊断已3年,M女士状态良好。
肝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一种常见的癌症类型,也是全球范围内癌症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是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然而,新的研究发现,与肝脂肪沉积有关的代谢相关脂肪肝病(Metabolic-AssociatedFattyLiverDisease,MAFLD)可能对患有慢性HBV的HCC患者的预后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深入探讨这项新研究的重要发现,以及MAFLD和慢性HBV相关HCC之间的关联。
肝癌,尤其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一种凶险的癌症,全球范围内每年造成数十万人死亡。虽然一些药物如索拉非尼(sorafenib)、仑伐替尼(lenvatinib)等已经被批准用于治疗肝癌,但它们不仅伴随着较大的毒性副作用,而且生存率提高有限。这意味着我们亟需寻找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来应对这一严重的健康挑战。近来的研究表明:基于MicroRNA的基因疗法可能会为肝癌治疗带来新的曙光。
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尤其是已经发生了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来说,靶向治疗是延长生命有效的选择。EGFR、ALK与ROS1是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重要的几类靶点,其中ALK与ROS1并称两大“钻石”靶点。
胰腺癌是所有常见癌症类型中死亡率较高的类型之一,被封为臭名昭著的“癌中之王”!由于恶性程度高,即便15-20%的患者有手术根治切除的机会,5年总生存率(OS)也仅为20%,超过80%的患者会在根治性手术后2年内复发,临床上迫切需要有效的治疗手段!
RAGNAR研究(NCT04083976)是一项国际多中心的单臂二期临床试验,2019年12月5日至2022年2月15日,217例FGFR基因改变的晚期实体瘤患者纳入研究,接受泛FGFR抑制剂厄达替尼(Erdafitinib)每天一次的治疗,每21天一个疗程,直至疾病进展或无法耐受或其它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