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错配修复和/或微卫星不稳定性(dMMR/MSI)缺陷的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二线治疗中,检查点抑制剂是否优于化疗呢?这个问题如今得到了解答,其研究成果刊登在了本期JAMA肿瘤学杂志上。在这项包括122例患者的2期随机临床试验中,阿维鲁单抗(抗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抗体)与显著优于标准二线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期和疾病控制持续时间相关。此外,阿维鲁单抗在dMMR/MSImCRC二线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本次试验来深入了解以下dMMR/MSI缺陷的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以及化疗的现况如何吧。
近日,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公告,百济神州PD-1单抗替雷利珠单抗皮下注射剂型的2.1类新药申请正式申报临床,作为改良型新药申请,将PD-1药物延伸皮下注射新剂型引发了行业广泛关注。
厄达替尼是一种口服、选择性和有效的FGFR1-4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获批用于治疗携带特定FGFR2或FGFR3改变的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尤其是已经在至少一线铂类化疗中进展的患者。在BLC2001试验中,厄达替尼治疗表现出40%(95%CI31-50)的患者调查评估的客观反应率和81%(101名患者中的80%)的疾病控制率。此外,厄达替尼在其他肿瘤(包括肝内胆管癌)中的疗效也在1-2期临床试验中得到了研究。然而,在多种实体瘤组织中对FGFR靶向治疗的研究相对较少,仍需进一步评估。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大的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之一希望之城(CityofHope)的研究人员近期发表了一项新研究,宣布他们攻破了一种曾“不可成药”的靶点,并成功开发了一款靶向药,在临床前研究中似乎可以消灭所有实体瘤,这一突破被誉为抗击癌症的重大进步,引起了巨大轰动!
RAGNAR研究(NCT04083976)是一项国际多中心的单臂二期临床试验,2019年12月5日至2022年2月15日,217例FGFR基因改变的晚期实体瘤患者纳入研究,接受泛FGFR抑制剂厄达替尼(Erdafitinib)每天一次的治疗,每21天一个疗程,直至疾病进展或无法耐受或其它原因。
在许多儿童恶性肿瘤中发现了驱动异常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的基因改变,支持BRAF和/或MEK抑制剂靶向治疗的潜在作用。近期,FDA已授予ABM-1310孤儿药认定,用于治疗BRAFv600突变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此外,一项在儿童复发/难治性恶性肿瘤患者中开展的1/2期试验包括MEK抑制剂曲美替尼(trametinib)联用或不联用BRAF抑制剂达拉非尼(dabrafenib)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刊登在了ClinicalOncology杂志上。该研究显示在BRAFv600突变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疾病特异性队列中,曲美替尼联用或不联用达拉非尼也显示出临床疗效和可控的毒性。下面,让我们跟随小编走进神奇的儿童胶质瘤治疗领域吧。
肝细胞癌是一种高发的原发性肝癌,常常在晚期被发现,导致许多患者无法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目前,传统的化疗和放疗等治疗手段效果有限,迫切需要新的治疗策略。在近期的一项名为“SOLID”的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探索了Y90放射性微粒联合度伐利尤单抗的组合疗法,初步结果显示这种组合疗法在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性肝细胞癌患者中表现出了令人鼓舞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ALK突变约占NSCLC病例的5%~6%,第一代和第二代ALK-TKI已被作为ALK阳性NSCLC患者的标准疗法引入。NCCN指南推荐一线克唑替尼用于未经治疗的ALK重排晚期NSCLC患者,接受治疗的患者中位PFS可达10.2至11.1个月,客观缓解率为59.8%至74%。然而,大多数患者在接受?线克唑替尼治疗1年后出现进展,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CNS)。在NSCLC患者中,40%的患者出现脑转移(BM),约30%的患者在诊断时已发生脑转移。未经治疗的脑转移患者的中位OS仅为1-2个月,因此对BM的重复干预非常紧迫。
治疗不可切除的先进期或转移性胆道癌(BTC)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而加拿大的治疗指南则提供了关于这一领域的一些线索。在治疗不可切除的全身性疾病时,常规的治疗是以化疗为基础,并加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于辅助治疗和新辅助治疗,目前尚缺乏足够的证据,因此具体的治疗建议仍需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综合评估。
近年来,我国ALK-TKIs发展迅猛。随着2022年布格替尼、洛拉替尼和恩沙替尼相继获NMPA批准用于一线治疗并进入医保,ALK-TKIs正式开启了三代同堂的治疗格局。ALK-TKI已被证明可以对晚期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产生显著反应。然而,ALK-TKIs新辅助治疗在ALK阳性NSCLC患者中的应用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在本病例报告中,我们介绍了一个患者的临床病程,从初期无法切除的III期(cT1bN2M0)肺腺癌患者,被发现通过二代测序检测携带ALK突变,到接受洛拉替尼新辅助治疗,实现右上肺病灶的根治性切除,病理学结果表明病理完全缓解(pCR)。据我们所知,这是ALK阳性且不可切除的III期NSCLC患者,通过洛拉替尼新辅助治疗实现pCR的报道。这进一步支持了ALK-TKIs在新辅助治疗领域的可行性。
BCMA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代表了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重大突破。Idecabtagenevicleucel和ciltacabtageneautoleucel是迄今仅有的两种获批的工业BCMACARt细胞疗法。在复发性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中,两者均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临床疗效,转化为无进展生存期,大大超过了预期的3~4个月无进展生存期。本期《柳叶刀肿瘤学》(TheLancetOncology)中,AinaOliver-Caldés及其同事在上报告了ARI0002h治疗30例复发性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结果,ARI0002h是一个学术小组在西班牙开发的BCMACARt细胞疗法。本研究证实,所有30例患者均缓解,在学术环境中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进行内部生产CART细胞是可行的,可以生产出具有强效活性的高质量产品。下面,让我们跟随这支西班牙医疗团队的脚步来见证这场神奇的CAR
近日,礼来公布其RET抑制剂塞普替尼(selpercatinib)治疗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Ⅲ期临床试验LIBRETTO-431达到主要研究终点,LIBRETTO-431是一项开放标签的Ⅲ期临床试验。该试验入组了261例晚期或转移性RET融合阳性NSCLC患者,这些患者既往未接受过针对转移性疾病的全身性治疗。入组的患者以2:1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塞普替尼单药,或含铂(卡铂或顺铂)和培美曲塞联合或不联合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的治疗。对照组疗法为EGFR/ALK阴性NSCLC患者的标准一线疗法。与接受标准一线疗法的患者相比,塞普替尼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展现具有统计学和临床意义的改善。
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肝癌类型之一,它的治疗一直是临床难题。近年来,免疫疗法已经显示出在治疗HCC患者方面的潜在优势。如今,一项名为TERTIO-PRODIGE82的新临床研究正为HCC患者带来新的希望。这项研究将探索一种新的治疗策略,通过将抗PD-L1免疫疗法与抗端粒酶疫苗相结合,来增强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攻击力,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随着以PD-1/PD-L1,CLTA-4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领域获得优秀的战绩后,找到下一个可用于临床治疗的免疫检查点成为了诸多医药和生物技术公司的研究热点,TIGIT更是这其中被认为具有潜力的靶点之一。
日前,华东医药发布消息,公司与美国合作方ImmunoGen,Inc.合作开发的索米妥昔单抗注射液(ELAHERE?)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海南医院开出处方。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两组科学家在尝试体外培养白细胞时,意外发现了一类能促进白细胞集落形成的未知因子。这些未知因子后来被命名为集落刺激因子,其中也包括升白针中的主要成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