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普通外科孙学军教授团队在Nature Press(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细胞死亡领域权威期刊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2022 IF: 12.4)在线发表题为“USP51 facilitates colorectal cancer stemness and chemoresistance by forming a positive feed-forward loop with HIF1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阐明了USP51在结直肠癌细胞耐药中的作用和机制,为预防和逆转结直肠癌耐药提供新思路,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潜在的新靶点,为制定更优的临床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骨骼是恶性肿瘤发生远处转移常见的部位,唑来膦酸是第三代双磷酸盐药物,可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和实体瘤骨转移患者。每3-4周给药一次,可将疼痛和骨骼相关事件的发生率降低25%-40%,包括临床骨折、脊髓压迫、骨骼放射和骨骼手术。
南非一项对50多万女性进行的研究表明,尽管抗病毒治疗覆盖率很高,但与艾滋阴性女性比,艾滋阳性女性宫颈癌患病机率高出约三倍,患上宫颈癌的时间也更早,研究已发表在《国际癌症期刊》。
癌症患者针对CAR-T细胞疗法的治疗效果和费用问题引起关注。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的CAR-T细胞疗法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通过介绍一个白血病患者小杰的经历,来讨论CAR-T细胞疗法的治疗效果和费用问题。
胰腺癌素有“癌中之王”之称,生存率极低,预后差,严重威胁着公众健康。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水平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胰腺癌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 1.5~2:1。
日前,我国高端医疗领域国产新型螺旋断层放疗产品Tomo C在天津实现自主批量生产。这一产品的量产,弥补了国内高端放疗产品市场国产化生产空白。
T细胞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识别和清除感染或肿瘤细胞,这是通过它们的T细胞受体(TCR)来实现的。然而,当T细胞长时间暴露于同一抗原(例如,慢性病毒感染或癌症)而无法有效清除它时,它们会处于慢性抗原刺激的状态。
肝细胞癌是一种凶险的恶性肿瘤,但幸运的是,医学界正不断发展新的治疗方法,其中免疫治疗崭露头角。这项革命性的疗法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对抗肝癌细胞,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本文将探讨肝癌免疫治疗的重要性,其类型以及新研究进展。
胰腺导管腺癌(PDAC)使用一种正常细胞很少使用的独特的代谢途径来获取和产生生存所需的营养,该途径依赖于鸟氨酸转氨酶(OAT),这为开发专门针对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新疗法提供了新靶点,而且副作用更低。
通过单细胞测序联合空间转录组技术,阐明了新辅助化疗重塑直肠癌肿瘤微环境的过程,创新性地提出了成纤维细胞与新辅助化疗免疫应答的关系及机制,为直肠癌新辅助化疗机制研究及转化研究领域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和思路,为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肿瘤新辅助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方向。
确诊时还是局部晚期,但因为不想接受化疗而拒绝了术后的辅助治疗;再次复发时已经是多发转移,几种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例如EGFR、ALK、ROS1等等)又都是阴性,无缘各类疗效较好的靶向治疗药物……
EGFR基因的T790M不仅仅导致靶向药耐药,还影响了肺癌的发生,遗传该基因位点突变有罹患肺癌风险!
在血浆与脑细胞、脑脊液之间有一道被称为“血脑屏障”的保护屏障。正常情况下血脑屏障可以防止脑外的有害物质进入脑内、保护脑不受各类损伤;但一旦癌细胞通过各种方式转移至脑内,血脑屏障就会成为药物入脑并杀死癌细胞的阻碍。部分药物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无法用于脑转移病灶的治疗。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疾病。鉴于患者表现出的症状隐匿,患者常被诊断为晚期、不可切除的疾病。然而,许多患者会出现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LAGC的典型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和围手术期化疗。由于LAGC的异质性,LAGC的治疗仍然是一个挑战,不同的LAGC亚型的较佳多模式治疗方案可能不同。然而,基于对LAGC分子亚型和关键生物标志物(如微卫星不稳定性、HER2、Claudin18.2、FGFR2和PD-L1)的了解,许多有前景的治疗方法即将问世。在本期的JAMA肿瘤学中,一项2期研究:在围手术期使用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和帕博利珠单抗治疗胃癌具有令人鼓舞的活性和可接受的毒性,打开了局部晚期胃癌多重疗法的可能性。
全球一款TIL疗法终于要来了!这款让病友们苦苦等待多年的免疫疗法“新宠”有望成为攻克实体瘤的一把利剑,给无数晚期癌症患者带来新的曙光。
靶向治疗是如今癌症治疗的重要方法,尤其是肺癌,大部分肺癌新药都是靶向药,这些新型靶向药的出现显著提高了肺癌的治疗效果,延长了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