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1月17日消息 (记者 雷妍 视频 李源)“每一个中老年朋友,如果这辈子还没做过胸部CT,我希望您做一个胸部CT,用胸部CT给我们的肺留个底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专家、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支修益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反复强调。
11月17日是国际肺癌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二科主任方健表示,近年来,晚期肺癌患者的预后得到极大的改善,同时提升医生的临床诊疗水平,推广标准化规范化治疗刻不容缓。
到2030年,30岁以上的居民高血压的知晓率不低于65%,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率不低于70%,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下降到十万分之190.7以下,在癌症领域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要达到46.6%以上。
在今天的医疗领域,数字技术的飞速进展和海量数据的产生已经彻底改变了行业的运作方式。尤其是在癌症诊疗领域,对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已经成为判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和预测疾病进展的重要工具。在这样的背景下,四川省肿瘤医院的癌症诊疗专家、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客座教授高宇亮,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癌症数据采集系统”。
近年来,国家通过扩大中央转移支付等形式,不断提高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覆盖范围,同时上海、浙江、天津、江苏等不少地方将重点癌症筛查纳入政府民生项目,免费向居民提供。国家癌症中心也牵头制定了七个常见癌种的筛查早诊早治指南,癌症的早诊率稳步提升。截止到2022年,我国高发地区重点癌种的早诊率已经达到55%以上。
近年来,国家通过扩大中央转移支付等形式,不断提高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覆盖范围,同时上海、浙江、天津、江苏等不少地方将重点癌症筛查纳入政府民生项目,免费向居民提供。国家癌症中心也牵头制定了七个常见癌种的筛查早诊早治指南,癌症的早诊率稳步提升。截止到2022年,我国高发地区重点癌种的早诊率已经达到55%以上。
我国癌症正处于发展中国家癌谱,向发达国家癌谱过渡的阶段,像发达国家高发的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这些年都在不断上升,发展中国家高发的,比如食管癌、胃癌、肝癌等等,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所下降。我国发病率位居前五位的癌种为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和乳腺癌,其中男性前五位的依次是: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女性依次为: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和胃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1月1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过努力,我国癌症5年生存率从2015年的40.5%上升到了2022年的43.7%,如期实现了健康中国行动的阶段性目标。
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纳入难治性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治疗框架对于改善患者结局至关重要。然而,有研究者质疑是否可以改进这些药物的治疗方法,考虑到在纳武利尤单抗的基础上加用伊匹木单抗会产生额外的毒性和财务成本,这一过程至关重要。Marc-Oliver Grimm及其同事在《柳叶刀肿瘤学》上报告了t TITAN - rcc研究的结果,这是第一项研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降阶梯的个体化方法的试验。
大量研究表明,在许多实体瘤中,有大量的肿瘤浸润NK细胞与良好的预后有关。此外,NK细胞可穿越血脑屏障,迁移到脑部肿瘤组织中。这使得基于NK细胞脑肿瘤疗法成为研究方向之一。
肺腺鳞癌(ASC)是一种罕见的异质性肿瘤,含有腺癌(ADC)和鳞状细胞癌(SQCC)两种不同的成分。原发肿瘤有限的活检取样可能遗漏ADC成分或SQCC成分,导致误诊为单一组织学。目前,临床上常规进行驱动基因突变检测,来识别可靶向的致癌突变和基因重排。此外,体细胞突变或可作为克隆关系的标志物。
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发生小细胞肺癌(SCLC)的组织学转化极为罕见。迄今为止,关于转化为小细胞肺癌的病例报告十分有限,该类患者的治疗策略和预后尚不明确。本文患者罹患ALK融合伴V1180L突变NSCLC,经阿来替尼治疗并耐药后,组织学转化为SCLC,随后接受洛拉替尼治疗并取得缓解。 本研究证实了洛拉替尼对携带ALK V1180L突变的ALK阳性转化性SCLC患者的疗效。此外,它强调了在ALK-TKI耐药后转化为SCLC的患者中进行基因检测的必要性,因为如果确定了驱动基因,靶向治疗可能仍然有效。 背 景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也称为重排)是继EGFR基因突变后,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发现的另一个肿瘤驱动因素,同时为肿瘤治疗的精准靶向治疗提
通常,脊索瘤的治疗方式取决于脊索瘤肿块的大小、位置以及是否侵入神经或其他组织。目前医生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包括质子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化疗和靶向治疗,暂且没有FDA批准用于治疗脊索瘤的专用药物。然而并没有说哪一种方式是一定能保障患者治疗后再也不会出现复发情况的,所以对于脊索瘤患者来说,辨别和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才是延长寿命,并且降低复发率的关键。
颅内脊索瘤是发生在颅底斜坡和中线结构硬膜外的罕见肿瘤,年发病率不超过0.1/1000.000。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表明起源于脊索的残余物。最近分析细胞角蛋白和短尾蛋白的基因表达研究进一步加强了这一理论。尽管被认为是低级恶性肿瘤,但这些肿瘤是局部侵袭性的,在间充质来源的组织内侵袭性生长,最终死亡的风险很高。
近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以下简称朝阳医院)血液科高文教授与北京协和医院(以下简称协和医院)李剑教授共同发起的一项前瞻性全国多中心研究探索了泊马度胺联合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PVD方案)在伴肾功能损害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关工作发表于Blood Advances上(Q1,影响因子7.5)。
2022年6月,中国科学家经过15年的潜心研究,发明了一种生态环境疫苗,蓝藻基因顺应自然亲水基团终于水化成液,蓝藻液化取得成功。目前,蓝藻液化的技术工艺已经成熟,可以对打捞的湖泊蓝藻应收尽收,产品保留蓝藻全部优良蛋白质、氨基酸营养成分,作为生态能量液,首先施用于植物,可用于无土栽培,改良土壤,替代有余毒的农药化肥,增产增收,再造新农业,产业化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