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1日~22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3年CSCO指南会”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余名肿瘤领域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切磋学术,见证指南更新。大会期间2023版《CSCO黑色素瘤诊疗指南》重磅发布,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对指南更新要点进行解读。
精准医学是医学发展史上继传统医学、循证医学之后的第三次革命性飞跃。为进一步加强精准医学前沿技术学术交流,促进精准医学科技创新与临床转化,构建多学科融合的创新型精准医学交流平台,“2023复旦精准医学国际高峰论坛暨复旦中山医院分子病理中心年会”于2023年4月28日-29日在上海举行。病理被誉为医学之本,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病理检测搭载人工智能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早期肺癌是一种可通过手术治疗实现治愈的恶性肿瘤。然而, 超过50%仅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会在5年内出现复发或转移, 导致治疗失败。寻找能更有效减少复发风险和毒副作用更小的围手术期治疗为当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随着NSCLC治疗研究突飞猛进,早期NSCLC的治疗也进入了靶向、免疫治疗时代。中国抗癌协会诚邀肿瘤领域大咖推出【年度盘点】特辑,本期特别邀请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长利教授盘点NSCLC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80%-85%。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针对特定信号通路和驱动因子的靶向治疗已成为驱动基因阳性晚期NSCLC的标准治疗方式,肺癌也由此进入精准治疗的新时代。其中,MET基因异常已被发现存在于包括NSCLC在内的多种实体瘤中,靶向MET基因的药物研发也获得了突破性进展。中国抗癌协会诚邀肿瘤领域大咖推出【年度盘点】特辑,本期特别广东省人民医院杨衿记教授盘点MET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女性常见、致死人数多的恶性肿瘤,社会负担巨大。目前,化疗仍是晚期乳腺癌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其中铂类药物是乳腺癌化疗的常用药物。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组织相关专家,编撰了《铂类药物晚期乳腺癌应用专家共识(2020版)》,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深入探讨了晚期乳腺癌中铂类药物的临床应用,针对其临床适宜阶段、方案、疗效、不良反应提出合理建议,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
CDK4/6抑制剂的惊艳问世,开启了HR+/HER2-乳腺癌靶向联合内分泌治疗新时代。随着CDK4/6抑制剂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对CDK4/6抑制剂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3月18日,“2023年京城肿瘤春季论坛暨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年会”在北京召开。大会聚焦乳腺癌诊疗现状及进展,众专家围绕乳腺癌相关学术研究、乳腺癌诊疗变革、新药发展等领域,多角度、全方位进行深度交流。值此会议之际,特邀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杨谨教授分享CDK4/6抑制剂研究进展。
免疫治疗已在多种肿瘤的治疗中大显身手,这其中乳腺癌只能算一个“后进生”。因为乳腺癌由于免疫原性较弱的原因,往往被视为“冷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一直不如人意。不过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探索,乳腺癌特别是三阴性乳腺癌中的免疫治疗应用格局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瑞派替尼四线治疗和瑞派替尼IPDE在中国晚期GIST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不错,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并延长患者OS。瑞派替尼IPDE治疗中的不良事件多为1-2级,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明明肉就摆在眼前但又纠结于这些肉是否能吃,着实痛苦。别着急,今天挑出10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肉类,详细解读,告诉大家羊肉、鸡肉、牛肉、鸭肉....到底能不能吃。
一例c-MET扩增肝细胞癌(HCC)患者,经历四线全身治疗无效,但对卡博替尼有显著反应。该患者既往依次接受瑞戈非尼加纳武利尤单抗一线治疗、仑伐替尼二线治疗、索拉非尼三线治疗、伊匹木单抗加纳武利尤单抗四线治疗。然而,所有方案均在2个月内出现早期进展。患者的肝细胞癌控制良好,在开始卡博替尼治疗后部分缓解(PR)超过9个月。治疗产生腹泻和肝酶升高等轻微的不良事件。患者先前手术病理的二代测序(NGS)表明c-MET基因扩增。众所周知,卡博替尼在临床前水平抑制c-MET方面具有出色的效果,但据我们所知,这是c-MET扩增的晚期HCC患者对卡博替尼产生戏剧性反应。
2023年4月是头颈部肿瘤宣传月。头颈癌(HNC)是世界上第七大常见恶性肿瘤,其中口咽鳞状细胞癌(OPSCC)占西方国家病例的大多数。虽然头颈癌只占所有癌症的5%,但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OPSCC的发病率正在迅速增加。OPSCC的治疗是多方面的,最近的热点是免疫治疗方法。随着hpv相关OPSCC发病率的增加以及免疫治疗在复发转移性头颈癌治疗中的应用,免疫治疗在hpv相关OPSCC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hpv相关疾病的免疫微环境不同于hpv阴性OPSCC,这促使各种免疫治疗药物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值头颈部肿瘤宣传月之际,小编将与大家一起探讨hpv相关OPSCC及其免疫特性、目前的挑战和未来的免疫治疗应用。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也称ERBB2)作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罕见驱动基因之一,在亚洲人群(1.4%~6.7%)的突变发生率略高于欧美人群(1%~3%),其变异形式主要包括HER2基因扩增、HER2过表达和HER2突变。其中HER220外显子插入突变是HER2突变中常见的类型(48%)。现有的TKI类药物无法与其结合,难以发挥作用。针对HER2阳性的NSCLC,FDA已加速批准了靶向HER2的抗体偶联药物DS-8201的适应症。近期,JTO杂志公布了波奇替尼一线治疗HER2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20INS)NSCL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
2022年2月28日,中国传奇生物的靶向BCMACAR-T疗法--Carvykti在美国上市,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这些患者既往接受过四种或四种以上的治疗,包括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和抗CD38单克隆抗体,给晚期走投无路的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同时它也有了自己的大名--西达基奥仑赛。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国产的CAR-T免疫疗法获得FDA批准上市,意味着中国的CAR-T疗法正式登上世界舞台!
近期,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潜在新治疗方法。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重磅期刊《自然免疫学》杂志上。
2023年4月,欧洲肺癌大会(ELCC)在丹麦哥本哈根顺利闭幕。大会围绕胸部肿瘤科研前沿成果和诊疗新技术展开分享,让大家对抗肿瘤治疗的前景更加期待。
2023年4月21-22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3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会在中国广州隆重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