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HCC)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病毒感染、酗酒或血脂积累引起的肝脏炎症在肝癌发生中起关键作用。肝细胞损伤和死亡、肝脏中先天免疫细胞的活化以及肝细胞的代偿性增殖导致肝恶性转化,即通过含有HCC祖细胞的癌前病变发展为完全成熟的HCC。然而,这一恶性进程的根本机制仍然难以捉摸。因此,肝癌发生中炎症的调节具有重要的科学和临床意义,尤其是在从HcPCs到已建立的HCC的阶段。
目前,抛开传统手术、辅助性干扰因素、常规化疗和靶向治疗等治疗手段之外,免疫治疗已成为恶性黑色素瘤最主要的药物治疗手段,但仍存在耐药、临床应答率不足、免疫不良反应等问题,探究和阐明中国黑素瘤患者的发病和免疫治疗抵抗的新机制,开发筛选免疫治疗高效策略、提高患者应答率的新治疗方法迫在眉睫。针对上述问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陈翔、刘洪等研究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是肿瘤微环境(TME)的主要组成部分,影响癌症的特征,但目前尚未有系统的研究来揭示它们在不同癌症中普遍存在的特征。最近,有研究团队在单细胞分辨率下对癌症中CAFs及其亚型进行了系统研究,强调了CAFs在癌症生物学中潜在的异质性和可塑性。
免疫微环境的异质性是肿瘤耐药、复发和预后差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免疫治疗及相关联合治疗方案给晚期肿瘤患者带来希望,系统探究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异质性对于治疗选择、疗效预测、方案优化及开发新的免疫治疗靶点等有重要指导作用。 然而,目前科学家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异质性仍缺乏系统深入的认知。
来自西班牙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维生素C或能在体外改善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原性特性。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维生素C来治疗这些细胞或能主要通过DNA的去甲基化过程。
近日,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等机构的研究者们,通过多组学联合分析手段,发现了甲状腺髓样癌中新的致病基因;并首次提出了甲状腺髓样癌的三类分子分型,指出了每种分子分型潜在的精准治疗方向。
《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最新一期特刊展示了新的癌症免疫治疗策略。继手术、放疗和化疗/靶向治疗之后,作为癌症治疗的第四大支柱的ICT已取得了巨大进展。
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科学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隐藏在肝脏和肺部中的残余肿瘤细胞,并描述了它们如何演变为这些器官中出现的转移瘤。
由NF-κB和Spp1所介导的MDA-9促进肝细胞癌的关键作用,并支持了使用MDA-9抑制剂来作为恶性肝细胞癌潜在疗法的理论依据。
ATF3和CH25H在肿瘤生长的背景下作为溶酶体降解的重要调节因子具有重要作用。
GRAMD1C蛋白可以通过抑制自噬早期的弯曲自噬膜形成,抑制自噬起始复合物的招募,从而抑制自噬体的生物合成。
术前对软组织肉瘤患者进行适度低分割放疗是安全的,对患者而言更方便,或可替代常规的分割放疗。
来自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靶向作用肌肉中特定的酶类或能帮助癌症患者保持其肌肉质量并潜在延长其生存期。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是指胰腺细胞发生癌变而产生的肿瘤,这些肿瘤细胞具有侵犯其他组织的能力。因其早期通常没有症状,且这些症状通常不具特异性,所以发现胰腺癌时常常已经进展到癌症晚期,癌细胞已经远端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胰腺腺癌的预后通常很差,一年存活率和五年存活率分别仅有25%和5%;早期诊断的五年存活率则提高到约20%。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组由一种肠道微生物产生的基因毒素(genotoxin)可以损害DNA,导致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
衰老是受损或老化的细胞所达到的一种延迟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的细胞既不增殖也不死亡。衰老细胞会向周围环境发出信息信号,警示自己的存在,刺激炎症反应和组织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