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恒瑞医药宣布PARP抑制剂氟唑帕利获批一项Ib/III期临床,联合贝伐珠单抗对比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用于不可切除或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维持治疗。
2021年9月28日,再生元公司(Regeneron)宣布,美国FDA已授予该公司与赛诺菲(Sanofi)联合开发的PD-1抑制剂Libtayo(cemiplimab)的补充生物制品许可申请(sBLA)优先审评资格,用于治疗化疗期间或化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患者。
神经营养性酪氨酸受体激酶(NTRK)是目前首个被发现并被认可的全癌种共发的可用药的突变基因,在多种肿瘤中都有发现,在常见肿瘤肺癌、结直肠癌中的发病率低于5%,但多出现于成人和儿童实体瘤中,包括乳腺类似物分泌癌(MASC)、甲状腺癌、结肠癌、肺癌、胰腺癌、及各种肉瘤等。不限癌种的NTRK成为近年来大热的肿瘤治疗靶点,NTRK也正式被写进众多癌种的临床指南中,在NCCN指南中,NTRK成为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肝胆肿瘤、胃癌、肠癌、黑色素瘤等实体瘤推荐检测基因。
昨日,默沙东(Merck)宣布PD-1单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亚洲晚期肝癌(HCC)患者的III期KEYNOTE-394试验达到了总生存期(OS)的主要终点。研究发现,与安慰剂加最佳支持治疗相比,K药加最佳支持治疗(BSC)在OS方面有显著改善。该研究也达到了其无进展生存(PFS)和客观缓解率(ORR)的关键次要终点,与安慰剂相比,K药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没有发现新的安全信号。
免疫单药疗效的局限,迎来了联合治疗的爆发。其中,PD-1单抗纳武利尤单抗(O药)+CTLA-4单抗伊匹木单抗(Y药)的“O+Y”双免组合截至目前已经获得FDA批准六大适应症,进一步奏响了CTLA-4单抗+PD-1单抗的双免时代的号角。
目前,许多临床医学都已经验证,癌症本身是不具备传染性的,癌症病人也不是传染源,经痰液排出的癌细胞由于痰液水分蒸发等原因,癌细胞迅速变性、坏死,即使新鲜的痰液,要使癌细胞在体外生长、繁殖,也需要给予各种的营养和特定的条件。即使从病人身上取下癌细胞,种植到另一个人身上,癌细胞也无法存活生长。以此可以看出,肺癌并不具备传染性,所以日常中接触肺癌患者并不会患癌症。
“尽管在躺着休息了好一会儿,一起来还是感觉很疲劳”、“出门散步不到一公里就气喘吁吁”、“老是难以集中注意力,还时不时就容易情绪激动”、“过去喜欢的活动现在一点也不太愿意参加了”……
仑伐替尼的出现打破了索拉非尼在肝癌一线治疗的垄断地位,既往临床试验证明仑伐替尼在提高肝癌患者的总生存期(OS)方面优于索拉非尼,尽管没有统计学意义。最近,有一些研究探讨靶向药物(TKIs)联合免疫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TKI和局部治疗的联合治疗,如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或经肝动脉药物过滤灌注(HAIF),也有相关研究。联合治疗是否能显著提高疗效,是否会增加副作用,也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问题。目前,以仑伐替尼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肝癌在现实世界中的疗效和副作用尚不清楚。
2021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2021ESMO)于9月16~21日在线上隆重召开。作为一年一度的全球肿瘤学盛会,ESMO年会汇聚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吸引了全球学者期盼的目光。其中MONALEESA-2(ML-2)Ⅲ期研究带着最终总生存期(OS)结果重磅亮相ESMO,为CDK4/6家族在乳腺癌领域再添一证!
近年来,肺癌已经成为我国男性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而在女性中,肺癌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死亡率的第一位。肺癌的发生主要与吸烟、空气污染、职业因素(放射性物质、致癌性化学物质等)、遗传等因素相关。肺癌按病理类型分类可以分为小细胞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可以分为鳞癌、腺癌、大细胞癌、其他(腺鳞癌、类癌、肉瘤样癌)。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患者总数的4/5,其中3%–7%的病例中发现了ALK融合,并且不与EGFR突变同时存在,临床中通常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免疫组化(IHC)、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二代测序(NGS)进行检测,ALK阳性患者虽然占比很低,但靶向治疗后生存情况优于其他基因突变的患者,并且可选择药物较多,因此也被成为“钻石突变”。本文将为大家科普ALK融合阳性靶向药物的相关知识。
神经营养性酪氨酸受体激酶(NTRK)是目前首个被发现并被认可的全癌种共发的可用药的突变基因,在多种肿瘤中都有发现,在常见肿瘤肺癌、结直肠癌中的发病率低于5%,但多出现于成人和儿童实体瘤中,包括乳腺类似物分泌癌(MASC)、甲状腺癌、结肠癌、肺癌、胰腺癌、及各种肉瘤等。不限癌种的NTRK成为近年来大热的肿瘤治疗靶点,NTRK也正式被写进众多癌种的临床指南中,在NCCN指南中,NTRK成为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肝胆肿瘤、胃癌、肠癌、黑色素瘤等实体瘤推荐检测基因。 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2021年CSCO大会上,就公布了一项关于Taletrectinib(AB-106)研究的最新结果!本研究,旨在讨论Talectrectinib在NSCLC(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安全性与疗效。Talectrectinib代号为DS-6
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这“毒”尤其体现在肿瘤患者的治疗期间。经过了一系列药物的“洗礼”,身体里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大量下降,贫血出现了,免疫力也变差了。为了改善这些症状,觅友们也是操碎了心!不想只靠打针、吃药去维持,那么,在饮食方面有没有什么可行的办法呢?
众所周知,化疗是治疗肺癌最常见的方法。但是,很多化疗后的患者发生了口腔溃疡、口腔出血等问题,给正常进食带来了阻碍;导致化疗后身体营养不足、脱水、厌食,甚至于引起败血症,给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LioCyx-M004是一种自体T细胞产品,通过mRNA转染表达靶向HBV抗原的TCR,赋予T细胞特异性识别并杀伤HBV相关HCC肿瘤细胞的能力。通过有效利用mRNA瞬时表达的特性,结合多次输注的方式,既能很好地控制潜在的毒性又能保证疗效。临床前研究表明,这些经过修饰的T细胞能够在靶标识别后裂解HBV感染的HCC细胞。近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LioCyx-M004的新药(IND)申请开展Ib/II期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用于治疗HBV相关晚期肝细胞癌患者。
抗癌的赛道上,新疗法层出不穷,免疫治疗是其中一项大热门。大热门药物背后的基本原理却不难理解,医生通过注射将免疫治疗药物传递进入患者体内,这些药物大多是蛋白质,如在实验室中制备或修改好了的抗体和细胞因子,进入患者体内后,激活免疫细胞(T细胞、NK细胞等)并促进这些细胞达到抗肿瘤的作用。简单来说,就是免疫治疗药物让免疫系统更强了。
如果你问,癌症会不会传染?那么可以明确告诉你,癌症无法通过日常接触直接传给另一个人。但是,也别开心得太早。诱发癌症的病毒细菌,却是可以传染的。有超过20%的肿瘤,都与病原体感染有关。生活中如果不好好注意卫生,一不小心,你可能就感染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