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磺酸贝舒地尔是一种选择性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2(ROCK2)抑制剂,近年来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c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严重并发症,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预后。甲磺酸贝舒地尔通过抑制ROCK2,调节免疫细胞功能,减少炎症反应和纤维化,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2024年11月28日,国家医保目录进行了最新调整,甲磺酸贝舒地尔成功纳入其中。
吸烟对身体的危害,相关数据调查显示,中国是全球人口基数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烟民最多的国家,我国就是世界最大的烟草生产和消费国。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时,一般会比较严重,因十二指肠的检查受到胃镜、肠镜等局限性,通常发现比较晚,常需要进行小肠镜检查,小肠镜检查因多数医院没有开展,并且价钱昂贵,临床受到限制,所以十二指肠肿瘤早期发现比较困难。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全球人口结构的变化,癌症治疗领域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在乳腺癌治疗方面,老年患者群体的特殊性日益受到关注。由于年龄相关的生理变化以及共病的存在,老年人群在癌症治疗选择上往往更加复杂。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学者们在优化老年女性的治疗决策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一篇今年发表在《Breast Cancer Research》上的文章深入探讨了针对70岁及以上乳腺癌患者基因特征的研究,分析了不同基因型与分子分型、预后预测的关系,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了重要依据。
《欧洲心脏病学杂志》上曾刊登过一项由韩国大学医学院和韩国首尔大学安南医院研究团队共同开展的重磅研究。研究人员就像一群执着的健康侦探,对 978 万人的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在 2009 年时,这些受试者都没有房颤这种心脏疾病。之后,研究人员根据他们的饮酒习惯展开了长时间的随访,密切关注房颤的发生情况。到了 2017 年,结果令人震惊:每周饮酒次数竟然成了最大的风险因素。具体来说,和偶尔酗酒的人相比,那些每天都饮酒的人房颤风险大幅增加,而每周饮酒次数≤1 次的受试者风险则相对最小。不仅如此,饮酒量的多少也和房颤发作紧密相关,每增加 1 毫升的饮酒量,房颤风险就会像被触发的警报一样上升 2%。
HPV导致的宫颈癌是当今世界威胁女性健康的一大杀手,为什么说要警惕这个呢?因为一般情况下女性如果没有性生活的话,很少会感染HPV,但是一旦有了性生活之后就很有可能从对方或者在与对方接触的过程中出现HPV的感染。
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位居榜首,其不良预后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挑战。据统计,胃癌患者中约12%~24%会出现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可增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产生和血管生成,从而加速肿瘤生长和转移。
癌症,是一种令无数人心生畏惧的疾病。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我们对于癌症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现代医学虽然对癌症的治疗和预防提出了很多新的理论和方法,但人们对癌症的饮食管理仍然充满疑问,尤其是关于某些食物是否适合癌症患者的问题。
每个人的身上多多少少都会长有一些痣,大多数人对痣并没有给予多少关注,毕竟这些痣不痛不痒,除了生长在明显部位的痣有些影响美观外,几乎感受不到它对身体带来的影响。
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肺癌的13%~15%,其恶性程度高且易发生远处转移。其中,脑转移在SCLC患者中尤为常见,约15%~20%的SCLC患者初诊时已出现脑转移,且当疾病进展时该比例可高达40%~60%,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尽管预防性颅脑照射(PCI)治疗得以应用,但伴脑转移SCLC患者整体生存获益改善有限。
曾经有研究报告指出,癌症的发生与饮食密切相关,生活中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极大影响健康,最终导致癌症的出现。如果你也有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一定要及时纠正,避免在健康受到损害时才后悔莫及。
一些患者不想化疗的原因就出在这些毒副反应上,很害怕,同时也担心身体会因此受到不可逆的损伤,但是大家不用太担心,这些副反应基本都是暂时性的,随着化疗的停止,症状大都会逐渐缓解或者消失。
多项研究证实了延长激素治疗的疗效。为了准确识别哪些患者能够真正从延长治疗中获益,研究者以基因表达谱为基础开发出了42基因分类器(42GC)来预测晚期复发(LR)风险。临床治疗5年后风险评分(CTS5)以临床病理因素为基础,也能够评估晚期复发风险。但是42GC和CTS5是相互独立的风险预测模型,依然存在局限性。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可能会在某一刻遭遇癌症的威胁。无论是自己,还是身边的亲人,大家都会经历过一些或许极为沉重的时刻——在医院的走廊里,等待着一份检查报告的结果。那份报告里,可能有一连串让人惶恐不安的医学术语,但更让人害怕的,是那一刻无法言说的未知。癌症并不像一些误传的谣言那样,能够通过食用某些食物或奇特的疗法轻易治愈。究竟是什么能真正有效地降低癌症风险、提高我们抗癌的能力呢?答案可能超出你预想的范围,因为癌症的“敌人”并不一定是某种食物,而是你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健康管理习惯,特别是坚持做好一件事——健康管理的持续性。
疾病控制率达93%,口服肺癌新药在中国拟纳入优先审评
大多数死亡发生在allo-HSCT移植后前2年。对于存活时间较长的患者,长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恶性疾病复发、感染和继发性恶性肿瘤。相较于普通人群,2年甚至5年以上的幸存者的预期寿命仍然较低,死亡率增加了2-9倍。根据国际血液和骨髓移植研究中心(CIBMTR)的记录,在迄今为止比较大的回顾性研究中,2年幸存者的10年生存率估计为85%。在此,Gr?nvold BL展开了一项研究,评估了移植后2年未复发患者的结局,以及确定了晚期死亡的风险因素,结果已发布在《EJHaem》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