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人被这一“沉默的杀手”所困扰。然而,癌症的发生并非毫无预兆,它往往与我们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许多肿瘤科医生指出,大多数癌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一些不良习惯,若长期不改,最终可能诱发癌症。
美国疫苗厂商Moderna在投资者会议上表示,该公司有望于2027年推出首个肿瘤疫苗。当天收盘,Moderna股价大涨近16%。
近期,一篇综述文章系统地总结了在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中,不同临床/肿瘤生物标志物在预后和疗效预测方面的作用。文章还提出了针对CDK4/6抑制剂耐药患者的治疗方案,并概述了新型生物标志物。
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癌症研究论文称,阿司匹林或可在小鼠中增强针对癌症转移的免疫响应,这一显示出阿司匹林限制癌症转移潜力的实验研究发现,可能有助于开发有效的抗转移免疫疗法。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在多种类型癌症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在MAPK通路中,MEK(MEK1/2)途径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通路之一,也被被称为ERK1/2的“守门人”,负责传导来自许多上游激酶的信号。因此,抑制MEK在乳腺癌治疗中展现出广阔前景,有望为乳腺癌的靶向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MEK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和居民疾病谱变化,癌症已成为我国人口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为了降低癌症对人类造成的伤害,开发出新的治疗药物成为医药界共同的价值追求。
癌症的发生往往是由多种因素积累所致,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慢性炎症。长时间吸烟和酗酒,会导致身体各个器官的炎症状态保持在持续激活的状态。你看不到,摸不着,却让你全身的细胞处在一种潜在的危险状态。
根据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官网及公开信息,在刚刚过去的2025年2月,至少有8款新药*在中国获批上市。这些新药涵盖了单抗、双抗、小分子等药物类型,为肺癌、头颈癌、多发性骨髓瘤、丙肝、肾病等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是一种罕见的髓系肿瘤,其临床表现从局部病变到多系统受累不等,预后差异显著。肝脏、脾脏和造血系统被定义为高危器官(RO),其受累与较差预后相关。成人LCH的一线治疗策略尚无标准治疗方案,主要基于回顾性研究,常用的方案包括甲氨蝶呤(MTX)、阿糖胞苷(Ara-C)或克拉屈滨单药治疗。
口腔溃疡,医学上称为“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是一种口腔黏膜疾病,通常表现为口腔或舌头部位出现小的溃疡面,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大多数情况下,口腔溃疡会在一到两周内自行愈合,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
众所周知,肥胖是引发癌症的重要因素,但确诊癌症后,或许还是胖一点更好。根据多项研究显示,体重指数BMI较高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死亡率也更低。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在治疗中会加剧营养消耗,瘦弱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甚至恶病质,而营养状态较好的患者,能够维持或增加体重,可以改善预后。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HER2阳性乳腺癌侵袭性强,晚期肿瘤容易转移至中枢神经系统(CNS)。德曲妥珠单抗(T-DXd)作为一种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已在多项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显著的颅内疗效。然而,关于其在真实世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仍较为缺乏。一项意大利的真实世界研究通过多中心回顾性分析,评估了T-DXd在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患者中的真实世界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更多数据支持。
韭菜不仅不是癌症患者的“禁忌”,反而富含营养,对健康有诸多益处。不过,确实有3类人群需要谨慎食用韭菜。
癌症的形成涉及基因突变、免疫功能异常、环境因素等多个层面的互动,而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远非一种药物或补充品所能阻挡。更重要的是,科学界的研究正逐步发现,保持健康的饮食、规律的运动以及定期体检,才是最有效的预防方式。无论是药物还是其他方式,预防癌症依然离不开全面的生活方式管理。
浙江大学发布消息称,该校研发的病理AI助手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高效性能,仅需1-3秒便能精准锁定癌症病灶。
多柔比星联合博来霉素、长春花碱和达卡巴嗪(ABVD)是晚期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近期研究显示,维布妥昔单抗联合多柔比星、长春花碱和达卡巴嗪的治疗方案相较于ABVD方案,虽然提高了总生存期,但不良事件(AE)的发生率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