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tangBio是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开发细胞和基因疗法用于血液学癌症、实体瘤和罕见遗传病的治疗。近日该公司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MB-102(CD123CART)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启动一项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评估MB-102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之前,FDA已授予MB-102治疗AML和BPDCN的孤儿药资格(ODD)。
2019年8月8日,动脉网获悉,肿瘤治疗公司Vesselon今天宣布收购了FDA批准的药物Imagent?。Vesselon将使用Imagent在四类癌症药物中创建新的治疗复合物:细胞因子、溶瘤病毒、单克隆抗体和核酸构建物。
日前,默沙东和阿斯利康宣布,Lynparza(olaparib)在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前列腺癌男性患者的3期临床试验PROfound中取得积极结果,这些患者携带同源重组修复基因突变 且既往接受新激素抗癌治疗(如enzalutamide和阿比特龙)后疾病进展。
目前,已有多种TKI靶向药获批用于肝细胞癌(HCC)的治疗。研究发现,TKI序贯治疗(如索拉非尼序贯瑞戈非尼、索拉非尼序贯乐伐替尼)能够延长生存时间,改善HCC患者的预后。不过靶向药难免存在不良反应,为了长期序贯TKI治疗,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管理非常重要。高血压和手足皮肤反应的处理方案研究成熟,本篇案例报道一位HCC患者索拉非尼-瑞戈非尼-乐伐替尼序贯治疗中出现肠系膜上动脉血栓。
近日,默沙东(MSD)和阿斯利康(AstraZeneca)宣布,奥拉帕利(olaparib,Lynparza)在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前列腺癌(mCRPC)男性患者的3期PROfound研究中取得积极结果,这些患者携带同源重组修复基因(HRR)突变且既往接受新激素抗癌治疗(如恩杂鲁胺和阿比特龙)后疾病进展。
在2013年3月的时候因为持续的咳嗽2个月伴右颈部肿块出现入院,CT检查显示左肺下叶9×11mm的结节,伴多发淋巴结增大。(图1A)CEA21.86ug/L。对颈部肿大的淋巴结进行活检证实肺腺癌。活检组织同时进行了EGFR/ALK和KRAS的基因检测,均为阴性。当时并未检测ROS1的重排情况。患者的临床分期最终定为:cT1aN3M0,IIIB期。
现在人们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情绪就比较紧张。长期处于一种高压状态下。什么事情都喜欢胡思乱想。有些人经常唾液带血。这是这些人就会联想自己是不是得了癌症呢,下面大家就来详细了解一下,长期唾液带血是癌症吗?
司空见惯的感冒发烧,对普通人来说,只是难受几天,但是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却可能是致命的!感冒的发生会导致肿瘤患者的免疫防线崩溃,还可能引发极为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患者的生命受到严重的威胁。
临床上,经常有患者这样问,“医生,我化疗副作用小,是不是化疗没有效果啊?”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季,气温开始降低,雨量减少,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偏于干燥。对于癌症患者而言,可顺应四时变化,调整饮食策略,获得更好的康复。
日前,默沙东(MSD)和阿斯利康(AstraZeneca)宣布,Lynparza(olaparib)在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前列腺癌(mCRPC)男性患者的3 期临床试验PROfound中取得积极结果,这些患者携带同源重组修复基因突变 (HRRm) 且既往接受新激素抗癌治疗(如enzalutamide和阿比特龙)后疾病进展。截止目前,这是PARP抑制剂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唯一一项获得积极结果的3期试验。PROfound试验还证明了基因检测在这一高危患者人群中的潜在价值。
先是一则“最新研究首次证明中药中的马兜铃酸导致肝癌”的消息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最新研究”指的是上海交大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教授韩泽广团队发表在肝病领域国际期刊《肝脏病学》的一篇论文。该研究被不少媒体强调为“马兜铃酸导致肝癌有了实锤”。 几天后,上海交大医学院研究员栾洋则撰文《“实锤”还需再扛:马兜铃酸致肝癌?》,文章认为,对于成年后的中国人肝癌发病是否主要因马兜铃酸引起,现有研究数据尚不足以给出确切答案。 关于马兜铃酸的最新实验究竟有何重要进展?马兜铃酸真的是中国肝癌多发的“罪魁祸首”吗?记者就此采访了韩
今日,Leap Therapeutics宣布,其靶向新靶点DKK1的拮抗剂DKN-01与Keytruda联用,在治疗DKK1高表达的晚期胃食管连接部腺癌/胃癌患者的临床试验中,获得积极的试验结果。
胰腺癌,素有“癌症之王”的恶名。这种疾病很难发现,得到诊断时往往已到晚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目前还不到10%。如果能够提早发现和预防胰腺癌,无疑将极大地造福患者。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针对一名接受免疫治疗的癌症患者患上脑炎并在治疗18个月后死亡,探究了这种并发症为何会发生:对这种并发症的病理学特征进行分子分析,并通过分析获得的分子数据确定了类似事件的发生率。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case report of clonal EBV-like memory CD4+ T cell activation in fatal checkpoint inhibitor-induced encephalitis”。
小鼠胰岛 红色的是胰岛素,蓝色的是细胞核。资料来源:Solimena实验室 近日,日本北海道大学的研究人员在《PNAS》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揭秘了KRAS和TP53基因突变诱导胰腺癌信号通路,披露了其增强胰腺癌侵袭组织和逃避免疫系统的分子细节,为胰腺癌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