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肿瘤免疫时代的到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发和审批的进步,确保了免疫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的有效方法之一。临床研究显示,单独使用PD-1抑制剂,只有20%-40%的病人会对免疫治疗产生反应,医生很难知道免疫疗法是否对某个病人有效,如何筛选出这部分有应答的患者则是临床所面临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最具权威的临床肿瘤学会议,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即将于本周五在芝加哥拉开帷幕。目前,ASCO官网已经披露了最新的会议摘要。
2006年,陈列平教授发起并协助组织了全球首个用抗体阻断PD-1/PD-L1通路的癌症治疗临床试验。从2014年,全球首款PD-1抑制剂Opdivo问世开始,到2018年年底,FDA批准了6款PD-1/L1单抗药物,3款PD-1抑制剂:
PTCL治疗难度大、预后差,含HDAC抑制剂的方案成为二线治疗首选
从食管癌到直肠癌,放化疗要不要做?选择什么化疗方案?化疗时间要持续多久?胃肠食管肿瘤资讯第3期,全面更新你的治疗观念!
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化疗能皮下注射?想要预防乳腺癌复发一丁点儿他莫昔芬就够了?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耐药性居然还能被逆转?乳腺癌一周资讯第8期,乳腺癌治疗突破真不少!
有些人当发现自己感染HP时,往往忧心忡忡,任何细枝末节都会被无限放大,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成为胃癌的高危患者。
肿瘤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骨髓抑制的重要表现,密切影响患者后续的治疗和预后。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及其长效制剂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即我们俗称的“升白针”,是防治中性细胞减少症的必要措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长期以来,限于患者依从性、医保政策、医患安全性、药物价格等因素,在我国“升白针”使用的规范性仍存在不足之处。
奥希替尼(Osimertinib)自上世以来,成为了许多晚期肺癌EGFR敏感突变患者的救命稻草,因为它不仅解决了一代靶向药耐药的难题,成功改善耐药患者的预后,延长了患者生存期,在一线应用的疗效也秒杀其他靶向药,但不可避免会出现耐药的问题。针对于奥希替尼耐药患者,各种靶向联合治疗、化疗方案都有提出,但是在真实世界的治疗现状是怎样的呢?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发表在TargetedOncology上的研究,报告了中国肺癌患者奥希替尼耐药后的治疗现状。
今日小编分享一篇案例,关于铂敏感卵巢癌二线铂类化疗复发后,采用曲贝替定+阿霉素非铂化疗方案,维持了17个月不进展。进展后再回到铂类治疗,达到部分缓解。
肝切除术仍是目前早期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案,然而术后复发率很高。如何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延长总生存时间成为首要难题。国内最新研究显示,R0术后单次TACE辅助治疗可以显著延长PFS、OS,中位OS长达7.5年,比对照组延长近一倍!
细胞疗法为免疫治疗的一大突破。相比免疫抑制剂(PD1/PDL1),它具有精准及个体化的特性,并且在血液肿瘤中已经获得多项适应症批准。近期,随着新技术及靶点的探索,细胞疗法如CART、TIL疗法及TCRT在长期难以攻破的各个异质性大的实体瘤中展现了不菲的疗效。以下小编详细介绍。
近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雷莫芦单抗(Ramucirumab)作为单药疗法,用于既往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且甲胎蛋白(AFP)≥400ng/ml的肝细胞癌(HCC)患者。
毫无疑问,PD-1/PD-L1抗体是近几年肿瘤治疗领域的突破,从2014年首个恶黑适应症获批,近5年时间陆续被FDA批准用于20+适应症,包括肝癌、肺癌和胃癌等癌种。因此,免疫治疗也成为了继手术、放化疗和靶向治疗之后,第四种重要的抗癌手段。
对于晚期肺癌患者,往往在经历一个长周期的诱导化疗过后马上又要面临下一个长周期的放疗,当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时,也不得不考虑是否需要放疗。
67%!这个数字,是我国住院的肿瘤患者中营养不良的比例。而肺癌,正是营养不良发生率最高的肿瘤之一,尤其在晚期肺癌患者中,营养不良发生率可达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