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新药研究开发进程的不断加速,临床用药日趋完善,尤其是抗胃癌、肠癌靶向药物已成为砸向世界医药市场的重锤。抗肿瘤药物是一个炙手可热的品类,在人体差异性、种族差异性和不同肿瘤特点等多种因素影响下,远远不能满足治疗市场的需求。
长期以来,在抗肿瘤药物研究领域,我国只能跟跑或者模仿国际技术,现如今我国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可以与国际领先水平比肩而行。作为抗肿瘤药的主要发明者之一,丁健表示,中国的原始创新能力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要真正站上世界的巅峰仍需要不懈努力,加强原始基础创新研究。
据最新消息,“国际癌症专家”携康长荣已经与国外知名质子中心展开合作,帮助国内癌症患者到国外尝试质子重离子治疗,挽救更多的生命。众所周知,癌症是一类非常令人可怕的疾病,在民间有一种说法,那就是患上癌症基本上与死亡划了等号。事实也正是如此,就是因为长时间以来,各国专家并没有研发出有效攻克癌症的方法,导致该类疾病“为所欲为”。
瑞士日内瓦大学(UNIGE)和瑞士巴塞尔大学的科学家们都创造出可以靶向针对癌症的人造病毒。这些设计师病毒提醒免疫系统,并使其发送杀伤细胞来对抗肿瘤。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杂志上发表的结果为创新的癌症治疗提供了基础。
2017年5月27日上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全体医护人员与北京市抗癌乐园一起,组织了题为“普及中医知识,为癌症患者解惑”的“中医防治肿瘤健康知识大讲堂”活动。
无论是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还是在网络微博世界中,经常会有人问:医生,我身上长了个瘤子,是不是癌啊?长了瘤子是不是就是得了癌症?
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公众获取健康信息的便捷渠道。但在信息海洋中,也免不了泥沙俱下。其中,备受社会关注的癌症话题就是谣言盛行的重灾区,一些真假参半的所谓“科学知识”动辄阅读量10万+。
提到血尿,患者的第一个反应可能就是泌尿系感染或结石。但那类疾病引起的血尿大多是伴有疼痛的。因为有疼痛,人们一般会很快注意到并去就诊。遗憾的是,往往是那些预示着更严重疾病的无痛血尿,却因未出现疼痛而被人们忽视,从而掩盖或延误了病情的诊治。
近年来,我国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升高,尤其是在城市居民中,癌症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你可知道,有些食物与几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近日,据美国一项在20世纪70年代至1999年对患癌儿童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近些年来患癌儿童的生存率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患者的生活质量依然非常低,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患者的预后往往表现较差。
根据2017年5月23日在《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科学家们发现了身体中部囤积的脂肪可以用于预测癌症发生的风险。结果显示,腰围每增加11厘米,患肥胖症相关癌症的风险将提高13%。对于肠癌来说,腰围每增加8厘米即伴随着患癌风险15%的提升。
近日,第12届国际胃癌大会(IGCC)上,大会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教授表示我国胃癌每年新发病例约为68万例,占了全球发病的一半左右,且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已为进展期胃癌,即中晚期胃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一般低于30%。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克萨斯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某些类型的癌症患者比其他人更喜欢吃甜食。长久以来,科学界一直怀疑某些癌细胞需要依靠糖分作为它们的能量来源,此次事实证明,一个特定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对糖分最依赖。完整的研究报告发表与 5 月 26 日《自然通讯》在线期刊上。
近些年,随着癌症发病率的走高,人们对于如何预防癌症越来越关注。预防癌症需多管齐下,其中比较重要的是饮食和运动。
美国威斯康星州医院和哈佛公共健康学校的研究人员发现,自来水加入的杀菌剂——漂白粉,会释放出活性氯,长期饮用带活性氯的自来水,
免疫治疗是一种通过激活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增强肿瘤微环境抗肿瘤免疫力,从而控制和杀伤肿瘤细胞的癌症治疗新方案。这种方案在近几年获得了行业的认可,其中PD-1/PD-L1是免疫治疗的热门靶点。自美国百时美施贵宝推出首款PD-1药物Opdivo以来,各大药企纷纷加入免疫之战。默沙东的Keytruda、罗氏的PD-L1抑制剂Tecentriq相继获得FDA批准,中国医药界更是对PD-1/PD-L1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