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斯利康公司宣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已正式批准第三代肺癌靶向药物泰瑞沙(甲磺酸奥希替尼片, AZD9291)用于既往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并且经检测确认存在EGFR T790M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治疗。
为了加强化疗与免疫治疗之间的协同作用,科学家现在专注于研究某些免疫细胞,这些免疫细胞通常帮助身体保持平衡,但是当涉及到免疫细胞和化疗这两者共同抗击癌症时,这些免疫细胞往往就是有问题的。
近日,杭州市疾控中心公布2016年杭州市总人口发病前五位的恶性肿瘤,女性居第一位的还是甲状腺癌,连续四年成为杭州女性癌症榜首。2016年底,浙江省疾控中心公布,2015年浙江女性发病第1位的恶性肿瘤为甲状腺癌。央视报道,目前甲状腺癌已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恶性肿瘤,发病率10年增长了近5倍。
无论是化疗或是靶向治疗,虽然可以改善PFS,但都将面临无法控制的问题。现在的免疫治疗可以让一小部分患者获得比较长期的生存或者根治,如果能将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联合的话,很可能会使更多的患者完全根治,这是最主要的目的,也是将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在祖国传统医学宝库中,有很多中药具备很好的防癌、抗癌作用。而且,这些中药比较便宜,绝不如人们想象中那么名贵。今天,我们就挨个来认识它们。
如果患者上个疗程出现Ⅳ度骨髓抑制,为使下个疗程能正常进行,可预防性使用G-CSF3~5μg/kg/d,多于化疗结束后48h开始使用,用到患者安全度过白细胞最低点而开始回升后,多数需用7~10天。
近几年来,癌症为何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 4月18日,在第23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西京医院放疗科举办“科学面对癌症预防、早诊、早治”科普讲座,专家表示,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年轻人患肿瘤的概率增高。
从2010年开始,我国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在上升,国家癌症中心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癌症新发增幅达3%,占世界新发癌症病例的1/4。
“癌”,在十多年前还是个非常神秘而朦胧的概念。如今,它已经越来越被百姓所熟知,甚至很多人已经开始“谈癌色变”,将之看作生命的终结者。“癌”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在生活中如何远离癌症呢?本报记者就如何远离常见癌症,采访了吉林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夏莉主任。
为了加强化疗与免疫治疗之间的协同作用,科学家现在专注于研究某些免疫细胞,这些免疫细胞通常帮助身体保持平衡,但是当涉及到免疫细胞和化疗这两者共同抗击癌症时,这些免疫细胞往往就是有问题的。
4月15-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是“科学抗癌,关爱生命”。全国每年大约430万人确诊癌症,传统癌症药物由于没有考虑到个体基因的差异性,其效率仅为25%,不过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这一局面正在得以改善。
宫颈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生于35岁—55岁已婚多产妇女。宫颈癌前病变即宫颈不典型增生。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时间甚至可以从数年到数十年。
本周是第23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癌症,即恶性肿瘤,这个词如今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由于治愈难、花费多、死亡率高,令不少人谈癌色变。那么,什么是癌症?为什么会得癌症?癌症能预防吗?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许晓峰。
《多吃1食物一辈子不得癌!》、《震惊国人!化疗不但能杀死癌细胞,还会杀死正常细胞!》……随着人们罹患癌症的医疗案例频频曝光,网络上到处都充斥着各种“癌症知识”,许多人为了抵抗癌症,也都乖乖地按照网上所说的去做。但实际上,网络上有许多“癌症知识”是危言耸听、缺乏科学依据的。下面,小编将为大家盘点一下关于癌症的6大谣言,朋友们可以对比一下自己,数数自己一共相信了多少条。
近几年来,癌症为何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 4月18日,在第23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西京医院放疗科举办“科学面对癌症预防、早诊、早治”科普讲座,专家表示,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年轻人患肿瘤的概率增高。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颜宁教授及其团队在世界顶级科学杂志《自然》上发表最新成果。众多大众媒体将其解读为通过抑制葡萄糖转运通道,让癌细胞缺乏葡萄糖,以致饿死。这一说法是否客观?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