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吸烟与口腔癌、鼻咽癌、食道癌、肺癌、胃癌、肠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有关,吸烟何以致癌大家恐怕知之甚少。减少吸烟或不吸烟,可大大减少患癌的机会。因此,了解香烟的致癌作用和机理,对帮助人们减少吸烟,尽早戒烟大有裨益。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科研团队研发了一种新型的PET扫描仪——“探险家”。研究证实,“探险家”与目前的PET检查相比,可将辐射剂量减少40倍,并仍然获得与现有扫描仪相同的影像信号。据悉,这项研究成果有望在早期癌症检验领域大显身手;而在医学研究的其他领域,如药品研发等方面同样潜力巨大。
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潜能的良性病变,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转化为癌。但并不是说,癌前病变一定会变为癌,癌也不是都来自癌前病变。
“生命不息,化疗不止”,这是不少癌症患者的生活写照。癌症需要治疗,这毋庸置疑。但有不少患者不懂科学治疗,不听医生劝告,盲目要求超标准、高强度地放化疗,希望能将体内的癌细胞消灭干净,即使出现了严重的毒副反应还咬牙坚持,结果适得其反。近日,两名癌症患者先后向记者讲述了自己过度治疗的经历,提醒大家,有时候,过度放化疗比癌症本身更凶险。
今日,由中华慈善总会发起、阿斯利康中国支持,以“泰然新生”为主题的泰瑞沙慈善援助项目启动会在郑州正式举行。该项目旨在帮助中国大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持续、稳定地获得先进靶向药物泰瑞沙的治疗,切实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为患者创建一个关爱的平台,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命质量。
在这个谈癌色变的时代,如何防癌是人人关心的话题。其实,最好的抗癌物就藏在日常饮食中。《生命时报》特邀权威专家,为你介绍营养素里的“防癌明星”。
全印度医学院AIIMS与阿育吠陀科学研究中央委员会的专家们合作,近日启动了对阿育吠陀草药(ayurvedic drug)医治癌症功效的研究项目。这项研究计划的目的是要验证阿育吠陀草药作为替代性疗法对癌症的功效,将有助于医疗界规范和利用这些疗法。
晚期NSCLC患者要求未对转移或复发性疾病进行过治疗,无EGFR突变或ALK重排,未预先根据PD-L1表达进行筛选。给予患者Avelumab10mg/kg直到疾病进展,毒性难以耐受或退出研究。
肺癌的高发趋势已经波及全世界,大多数患者已经确诊就处于晚期,甚至无法切除或对化疗耐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原发肺癌的85%,对于部分ⅢB和Ⅳ期患者,铂类基础化疗可能是唯一的治疗选择,尤其是对那些缺乏明确驱动基因(如EGFR/ALK)突变的患者。
对于晚期转移性胃癌,多西他赛一线或二线治疗均证实有效,包括FLOT(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多西他赛)2周方案。而在胃癌新辅助研究中,FLOT方案与ECX(表柔比星+顺铂+卡培他滨)方案相比,病理完全缓解率更高。
自从10年前西妥昔单抗被批准用于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至今,还未出现新的强有力的药物改变此类患者治疗局面。然而,这一尘封的历史就要被肿瘤治疗的新星打破。
过去10年,抗肿瘤药物制剂的发展使口服成为一种重要的用药途径,但同时也凸显出用药依从性问题,毕竟药物只有进入体内才能发挥作用。与预期相反,有相当比例的癌症患者并未遵医嘱服药。
目前证据支持nivolumab(N)用于MSI-H表型mCRC的治疗。Nivolumab,一种全人源化抗-PD-1单克隆抗体和ipilimumab(I),一种人源化抗-CTLA-4单克隆抗体,在其他肿瘤中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CheckMate-142,一项2期研究,在MSI-H表型和非-MSI-H表型的mCRC患者中对N±I疗效进行评估。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总医院和哈佛干细胞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鉴定出一种药物化合物可阻止小鼠体内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myeloid leukemia,AML)发展,其中AML是一种骨髓癌症,而且人们在过去40年的时间内未开发出针对这种癌症的新药物。
来自美国血液病学会(ASH)大会的III期GALLIUM研究结果显示,奥比珠单抗(Gazyva)与化疗在一线治疗中的组合将血液癌症疾病恶化或死亡的风险降低了34%,而利妥昔单抗Rituxan)加化疗可治疗滤泡性淋巴瘤患者。
抗肿瘤药相关肺损伤可涉及气道、胸膜、纵膈、肺血管,最常见的肺毒性是间质性肺疾病(I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