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对部分癌症患者有治疗效果的欧美进口靶向抗癌药物受到患者的关注,与此同时,各种代购“印度版”抗癌药的服务在网络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这些原本昂贵的抗癌药物,由于印度特殊的专利保护制度,价格仅为正牌欧美药物的1/5~1/10。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价格差让一些药贩子看到了“商机”,并通过“代购”渔利。
释放免疫系统的强大药物具有消灭晚期疾病患者一部分癌症的前景。但是最近的两项研究 1,2 表明,这些称为 PD-1抑制剂的疗法可能会在某些患者中发生反应,加速癌症的传播。现在科学家想要找出原因。
魏则西事件前,免疫疗法的临床应用、商业收费颇为普遍。然而,一些追逐利益的企业医院,以科室外包的形式,将其中一些疗效不明、标准和监管缺失且国外基本放弃的免疫疗法包装成治癌利器,向患者收取高额费用。
当癌症“坏运气”的说法被媒体广泛传播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王健仰副主任医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却明确表示,媒体误解了作者的意思。
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新发癌症病例达429万例,占全球新发病例的20%,死亡281万例。中国所有癌症的5年生存期在2015年预估为36.9% 。癌症防治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医疗体系带来沉重负担。其中结直肠癌和食管癌在中国城市地区的人均就诊负担最重,大约为1万美金。
在第51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口头报告专场,公布了III期LUX-Lung8(LL8)试验总生存期(OS)的结果,提示在曾接受过治疗的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中,阿法替尼治疗组患者的总生存期优于厄洛替尼治疗组。
鼻咽癌约占耳鼻喉科恶性肿瘤的60%,为我国高发肿瘤之一。广东、广西、湖南、福建等省为高发区,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2~3倍。40~50岁为高发年龄组。临床常见涕中带血、进行性鼻塞、患侧耳鸣、耳闷、听力下降、颈部淋巴结肿大、头痛、面部麻木、眼球外展受限、上睑下垂、软腭瘫痪、呛咳、声嘶等脑神经受损症状
白细胞、血小板的降低是一过性的,随着新的血细胞平衡的建立可好转,如降低过久,可以使用一些具有升高白细胞作用的中药,比如阿胶、当归、鸡血藤等或中成药;如果血细胞减少,可以喝点儿花生大枣汤,花生对升高血小板是很有作用的。
目前,结肠癌的研究多集中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等相关的发病机制、分子机制方面。其基因表达的变化可作为有效的结肠癌标志物,这对于结肠癌的早期发现、良性与恶性的鉴别诊断等都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基于基因研究的治疗方法正在不断发展。
皇家玛格丽特癌症中心Siu医生对分子靶向药物的心脏毒性进行了总述,包括左心功能衰竭、高血压和QT间期(QTc)延长。药物诱导左心功能衰竭机制各有不同,例如细胞毒蒽环类药物产生I型损伤,而分子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则产生II型损伤。
抗肿瘤药物不同程度地缺乏选择性作用,其毒性反应无法完全避免。临床上要从治疗获益和可能毒性来权衡用药的得失,得心应手地处理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也相当于提高了疗效。
在室温中稳定,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水溶液不稳定,故应在溶解后短期内应用。
在所有的癌症死亡病例中,肺癌发病率高,死亡比例也大。中国一年新发肺癌病例超过70万,五年生存率只有不到20%,居所有癌症死亡首位。平均每15个死亡者中,就有一个是肺癌患者。
近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在《科学》杂志发表文章,从分子机制确证了黄芩的抗癌性。黄芩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虽然许多植物中都有黄酮类化合物,但黄芩根部的黄酮(例如汉黄芩素和黄芩苷)比较特别,研究者们推测,黄芩的根部特异性黄酮是通过另一条生化通路形成的,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将可以帮助大量生产这些特殊的黄酮,进一步挖掘它们的医疗潜力。
近日,抗癌药断供的消息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次的主角是一种用量不大的化疗药--放线菌素D,据悉,该名为“放线菌素D”的化疗药物目前断供严重,全国多地医患均反映无处觅药。无独有偶,包括人血白蛋白等在内的多款“久经考验”好药,都经常性陷入缺货局面中。
结核分枝杆菌(MTB),结核病的病原体的基础生物学的理解不够,阻碍了急需的药品,疫苗和诊断测试的发展。我们需要更好的实验工具,以加快这种病原体在系统层面进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