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马替尼 仅通过I期临床就获批的靶向药物
白细胞、血小板的降低是一过性的,随着新的血细胞平衡的建立可好转,如降低过久,可以使用一些具有升高白细胞作用的中药,比如阿胶、当归、鸡血藤等或中成药;如果血细胞减少,可以喝点儿花生大枣汤,花生对升高血小板是很有作用的。
伊马替尼用药小贴士
与格列卫不可同服的药物
格列卫不能与抑制CYP3A4酶活性的药物同时服用,包括包括阿扎那韦、茚地那韦、奈非那韦、利托那韦、环丙沙星、克拉霉素、泰利霉素、三乙酰竹桃霉素、伊曲康唑、酮康唑、奈法唑酮、伏立康唑、沙奎那韦等。因为葡萄和柚子的果汁在被CYP3A4酶代谢的同时,也能抑制CYP3A4酶的活性,所以要少吃或者不吃。
格列卫用于治疗发生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用药期间出现呕吐及厌食。
多是本药有对胃肠刺激的副作用。可以在饭后用药,或减量,同时,服维生素B6,胃复安。
服用格列卫后血细胞减少
白细胞、血小板的降低是一过性的,随着新的血细胞平衡的建立可好转,如降低过久,可以使用一些具有升高白细胞作用的中药,比如阿胶、当归、鸡血藤等或中成药;如果血细胞减少,可以喝点儿花生大枣汤,花生对升高血小板是很有作用的。
服用格列卫后腹泻
一天一到两次不用特别处理,如果次数过多,可以用藿香正气水,如症状特别严重,可以用复方苯乙哌啶治疗,另外乌梅具有较好的止泻效果,可以一试。
恶心呕吐
极为常见,随着用药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好转,大多数服药者感觉中午吃药比早上吃药要舒服得多。如持续发生,可以服用止吐药,如胃复安。或者症状轻微时含服九制陈皮,症状加重时使用香砂养胃丸,效果也不错。注意避免空腹服用伊马替尼,饮足量的水,必要时用止吐药物。
肌肉痉挛
适当补钙、镁离子,或者饮用型运动饮料。
水潴留和周身浮肿
苡米30克煮粥代早餐,生姜片10克煎水代茶饮。多吃橙、香蕉,清谈饮食,减少盐的摄入量,特别严重的应考虑使用利尿剂,最常用的方法静滴速尿!
局部痒发热
可以试着用含有冰片一类的止痒擦剂。
服用格列卫后应为食欲增加而体重增加
这不需要紧张,但若饭量增加过大,应注意克制,防止继发性的血糖升高!可少食多餐。
伊马替尼的相关拓展
甲磺酸伊马替尼片(ImatinibMesylateTablets)是一种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抑制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新鲜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还能抑制胃肠道间质瘤(GIST)细胞的增殖病诱导其凋亡。
主要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Ph+CML)的慢性期、加速期或急变期和不能切除和/或发生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成人患者。
甲磺酸伊马替尼结构式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又称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转变而引起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主要特征为粒系细胞慢性增殖。2008年,伊马替尼代替干扰素已称为国际上公认的CML-CP(慢性期)的一线治疗方案,CML的治疗进入了分子靶向治疗时代。2011年版NCCN指南中,伊马替尼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首选药物。多项临床治疗结果显示:伊马替尼治疗CML-CP的无进展生存率超过了80%。
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GIST约占胃肿瘤的2%,小肠肿瘤的14%,结肠肿瘤的0.1%。甲磺酸伊马替尼在2002年被FDA批准用于治疗GIST,目前已成为一线用药。多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伊马替尼治疗GIST的无进展生存率超过60%。
伊马替尼是为数不多的仅通过了I期临床,就以“绿色通道”形式直接获批的临床一线新药。不仅如此,在伊马替尼的发现史中,更是出现了多个光环:
两个首次:首次发现肿瘤细胞中的染色体变异,首次发现染色体易位现象,成就多位著名科学家:5位美国科学院院士,5位Lasker临床医学研究奖得主(美国的诺贝尔奖)以及1位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奖得主(类似我国的最高科学技术奖)。
伊马替尼本身凝聚着全世界几代肿瘤学家、药学家、临床医学家的共同智慧,堪称基础研究所、药物研发公司、临床医疗中心密切合作造就的转化医学的世纪经典。
同类文章排行
-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新进展:安罗替尼+伊立替康,能带来哪些新希望?
- 全球首个针对DLL3的三特异性抗体与创新双抗药联合治疗小细胞肺癌,获批临床试验
- 奥希替尼耐药后怎么办?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第二战场”:埃万妥单抗?
- 肺癌没法手术?神药DS-8201+免疫治疗“逆转困局”真实案例!9个月无复发!
- 近40%胃癌患者的新希望!Satri-cel首次让CAR-T治疗实体瘤取得“硬胜利”
- 免疫治疗正在改变癌症治疗,但高血糖风险需要警惕
- EBC-129:靶向CEACAM5/6的新型ADC,为胰腺癌治疗打开新局面!
- 免疫治疗必读:下午3点前用药效果最佳!无进展生存期翻倍!
- 面对奥希替尼耐药,Necitumumab的加入能否逆转局面?
- HER2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生存及预后因素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