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强生(Johnson & Johnson)集团旗下的杨森(Janssen)公司宣布,美国FDA批准该公司和Genmab公司联合开发的Darzalex(daratumumab),与来那度胺(lenalidomide)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联用,治疗不适于使用自体干细胞移植疗法(ASCT)的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这一组合疗法,与由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构成的标准疗法(Rd)相比,能够将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44%。
癌症发生转移的一种方式是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即上皮细胞通过特定程序转化为具有间质表型细胞的生物学过程。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细胞中的化学信号或基因突变会触发EMT。
基因突变是物种不断进化的动力泉源,与此同时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癌症。人体中基因变异的方式各有不同,如今密歇根大学罗盖尔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基因突变的三种方式。该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杂志上。
2018年,中国电影圈子里最成功的影片莫过于电影《我不是药神》。
同一个病房同时化疗的几个人,有的逍遥自在,能吃能喝能睡,有的却吐得昏天黑地,看见食物就恶心。为什么化疗反应差别如此巨大呢?
心理免疫学理论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与患者的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当一个人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抑郁和绝望的负性情绪状态时,就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紊乱,大大降低抗病免疫监控能力,进而影响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癌细胞的监视作用,易导致细胞转化和突变。如果再加上对疾病的极度恐惧和巨大的精神压力,往往会对癌症病情的发展乃至复发转移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因此,对肿瘤患者来说,治“心”比治“癌”更重要。
Inovio Pharmaceuticals, Inc.昨日宣布,该公司已完成VGX-3100关键三期试验(“REVEAL 1”)招募198名参与者的目标。VGX-3100是一种基于DNA的新型免疫疗法,用于治疗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宫颈非典型增生。若不加以治疗,宫颈非典型增生可能会发展成宫颈癌。如果获得批准,VGX-3100将成为较早的用于治疗女性宫颈非典型增生的免疫疗法和非手术替代方案。
肺癌之所以难以根治,主要还是在于没有找出肺癌的发病机制,不能及早的发现肺癌,导致很多肺癌在诊断时就已经属于晚期,而且晚期患者体内癌细胞发展迅速,常会出现肺癌肝转移导致患者出现腹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今年6月,FDA加速批准PD-1抑制剂Keytruda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标志着这款重磅免疫疗法朝着造福全球更多肺癌患者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以此为契机,在今天的这篇文章中,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也将梳理历史,回顾在过去的100年里,人类如何改变了肺癌的治疗。 百年前的罕见病
癌症发生转移的一种方式是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即上皮细胞通过特定程序转化为具有间质表型细胞的生物学过程。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细胞中的化学信号或基因突变会触发EMT。
乳腺癌术后最常遇到的不良事件就是肿瘤复发转移。不过,即使出现复发转移,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期都要优于很多肿瘤。所以,这时候一定要及时就医及时治疗。但是乳腺癌的治疗不是手术切除之后就“一了百了”了。因为对疾病的认识不够,不少患者往往能做到“早期”就医,但是很难做到“坚持”就医。
靶向药物瞄准癌细胞中的靶点,精准发挥药物作用,是乳腺癌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大重头戏。服用靶向药物期间,肿瘤患者不得不注意的一点就是药物禁忌。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都应该遵循药物之间的禁忌原则。
我们都知道肿瘤,但是却很少人知道肿瘤热。很多人可能一听到“肿瘤热”,顾名思义为“肿瘤发热”,这样的说法也无可厚非。那么,到底什么是肿瘤热呢?家属要注意!肿瘤患者一旦“发烧”,可能出大问题了。
今天一条画风清奇的消息迅速击败各省高考,登上了热搜第一——麻辣烫在韩受欢迎。虽然原文的主要内容是“赞扬”中国麻辣烫,因麻辣烫在韩受欢迎,同时推动了中国啤酒在韩的销量。但是评论里的网友却有另一方面的担忧:“不会又被申遗了吧?”
除了遗传、饮食、环境等因素,癌症还与性格有关,因为有一种性格,就叫“癌症性格”。
世界那么大,癌细胞也想出去走走。它一路行走,一路辛勤耕耘,在肝脏、骨骼等器官进行播种,在这个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世界里,作为管家的自身免疫系统监管不力,甚至被逼得节节败退。渐渐的,癌细胞来到了脑部,这下可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