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美国FDA批准罗氏Polivy(以前称为polatuzumab),与利妥昔单抗和化疗苯达莫司汀联合应用,用于先前至少两次治疗失败的或复发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
于细胞在面临癌变危险时如何向身体发出警报的新见解,可能为寻找治疗方法打开新的大门。 当免疫细胞处于压力或危险中时,它们可以发出警告信号。而科学家发现,正常细胞也具有免疫细胞的这一特征。 这种机制是人体去除老化细胞系统的一部分,是衰老过程的自然组成部分,被称为衰老。 研究人员表示,该系统还可以帮助身体更快地检测出癌细胞,以便在肿瘤形成之前将其清除。
如果有一种血液检测能够准确检测出乳腺癌、大肠癌、肺癌、卵巢癌、胰腺癌、胃癌或胆管癌等七大癌症,并且方法更简单,价格更便宜,你愿意试一试吗? 近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简单的新型血液检测方法(DELFI测试),通过发现癌细胞脱落的DNA碎片在血液中循环的独特模式,可以检测七种不同类型癌症。这项研究发表在《Nature》杂志网络版上。 DELFI测试追踪癌细胞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有望利用遗传修饰的果蝇来为某些患者寻找最佳的癌症治疗方法,文章中,研究者描述了如何利用携带人类癌症突变的遗传修饰化果蝇来作为一种检测候选疗法的新方法。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肿瘤的治疗除了传统放疗、化疗以外,又出现了以小分子靶向药物以及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为代表的针对分子异常特征的药物——即靶向药物,统称为现代抗肿瘤药物。此类药物由于高效、低毒等特点,成为临床增长最快的抗肿瘤药物种类,并且历经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的主导品种。
骨是肺癌转移常见好发部位,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为30%~40%。未经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4-5月,经过治疗的患者1年存活率为40%~50%。
上周我们介绍了30种食物,主要是肉类为主。那关于海鲜要不要忌口,许多患者似乎也存在很多困惑。今天为大家汇总了海鲜类、蔬菜类以及蛋奶类的食物。
大多数肺癌患者提起化疗,都十分抗拒,一想到化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作用机制及其给觅友带来强烈的副作用反应,难免不哆嗦打颤,认为能不化疗就不化疗。而且这两年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发展,也带给觅友们很强烈的期望,希望可以不再化疗了。
早期肠癌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与检测方式尴尬有关,很多患者感到不适就诊时,已经发展到中晚期 在基因检测领域,用粪便DNA进行肠癌早筛这一检测市场升温,近期三家公司融资,从几千万元人民币至6600万美元不等。这类检测可以填补肠镜未能满足的临床需求,但并不能取代肠镜。原因在于肠镜是肠癌检测的金标准,同时肠镜是诊疗一体的检测手段,可在检测中切除息肉等。
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常常让我们腰酸背痛,什么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等,一痛起来更是夜以继日、没完没了! 然而并非所有的骨痛都是关节病,这就有一种十分可怕的骨痛,极易与关节病混淆,但却是癌症的表现…… 50岁的黄先生,肩膀已经痛了两个月,一直觉得是肩周炎,就没有重视,最近更是连背部也开始痛了,不得不到医院检查。然而结果却令他吃惊:引起疼痛的不是肩周炎,而是一侧肺部的恶性肿瘤!
如果体内有癌,究竟会有哪些特殊的标志呢? 医生说,很多人并不在意身体所发出的异常信号,经常一拖再拖,结果可想而知。 第一,免疫力下降,常常是体内有癌的表现,免疫力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一个人,如果身体的免疫力一直很正常,罹患癌症的风险也会降低,如果身体免疫力下降,会给癌症可乘之机,反过来,如果癌肿不断生长,又会导致免疫力更低。 第二,疼痛,疼痛是进展期癌症的一种表现,因为大多数时候,早期癌症是不会痛的,所以如果出现剧烈的疼痛时,请一定及时到医院检查。
近些年来肺癌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不管男性还是女性,发病率与死亡率都在持续升高。 我国由于人口基数较大,肺癌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数远超其他国家,每年有接近70万例发病人群,因此肺癌的疾病负担十分为沉重。 很多人一说到肺癌想到就是戒烟,抽烟确实是引起包括肺癌在内,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吸烟超30年,每天吸烟超20支的高危人群至少每年做一次胸部CT检查,但如果说抽烟是引起肺癌的唯一原因,那就错了。
提到肺癌人们的大脑中下意识的反应便是“吸烟”。的确,吸烟容易引发肺癌。但是,从不吸烟的人也会得肺癌!令人震惊的是,非吸烟肺癌已经被认为是美国癌症死亡的第六大原因。
今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ASCO肿瘤会议上,有一个研究预测了EGFR三代靶向药奥希替尼(泰瑞沙)的总生存数据。 携带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经过泰瑞沙一线治疗后,五年生存率预测为31.1%, 中位数总生存预测为41.4个月。 相比之下,一代靶向药5年生存率为15.5%,中位数总生存预测为30.6个月。
神经系统肿瘤指位于颅内和椎管内及颅内外沟通的肿瘤性病变,包括原发性颅内肿瘤(来源于神经系统实质细胞、脑膜、血管及胚胎残余组织等)、椎管内肿瘤(发生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与脊髓临近的组织)、转移性肿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因复杂,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多样,预后差别较大。
毫无疑问,免疫治疗,尤其是PD-1抗体类药物,是抗癌药物的革命性突破。目前,从中受益最大,数据最多的是晚期患者,不少人使用后获得了良好效果,实现了长期生存,甚至临床治愈。 那早期患者能不能也从免疫治疗获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