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与2018版相比,大约有25处更新,主要涉及:影像、病理学、外科、辅助治疗、放疗及内科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困扰临床医生多年的左半和右半问题,首次写进了CSCO指南当中,但是仅仅限于潜在可切除的病人和姑息一线治疗的病人。下面我们具体看下这个"左右之争"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是一个理想的目标:开发一种简便的血检,它能够在尚未出现症状的患者中发现癌细胞,找出它们的组织起源,提早对患者作出诊断,让抗癌疗法更为有效!
PARP抑制剂+抗PD-1抗体强强联手能打败三阴性乳腺癌吗?CDK4/6抑制剂+内分泌治疗会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早期乳腺癌患者应该选择哪种手术?
这5年内医学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父亲一样不能手术的III期患者,从等死、到放化疗,再到今天诞生了免疫疗法这样具有重大突破的治疗手段,我感慨万千。
患上肺癌就要做好长期的抗战的心理准备?“艰险恶毒”的癌细胞不会让你有休息的机会?如果不治疗,就等于放弃生命?
听到肿瘤惶恐不安?面对肿瘤心力憔悴?化疗、放疗让人痛苦不堪?闻“瘤”色变,肿瘤一病,放之今日,总能搅得人心惶惶,病者怕,医者愁。个别肿瘤疾病极善伪装,会让人认为是其他疾病,不过,经过专业的人员和仪器的检测之后,善伪装的肿瘤也是可以被识破的。
如果被确诊的癌症是早期,肿瘤挺老实的待在原地,患者和家属都会长吁一口气,心里默念“幸好发现的早”;如果确诊时是晚期,那就是癌症已经扩散转移了,医生一般会选择先和家属谈。
肿瘤,迥异的发病机制、仅次于心血管的高死亡率,成为了研发的风口、市场的主流。市场容量2017年首破千亿,无药能及;整体年增幅12%,远高于平均值的6%,备受瞩目。
近日,生物技术公司Personalis宣布完成1.34亿美元IPO融资。这笔融资将被用于扩建设施,进行产品销售、营销和研发工作。另外该公司还将用部分资金来进行收购或战略投资。
血栓是第三大致命性的心血管疾病诊断,但医生经常难以解释为何40%的患者会出现无端的静脉血栓栓塞(VTE, venous thromboembolism),当患者处理过一次这些危险的血栓后,第二次以及随后的事件的出现就会变得更加可能了。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韩国科学技术高级研究院(KAIST)和首尔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早在童年和青春期发生的灾难性基因组重排可导致非吸烟者在晚年患上肺癌。这一发现发有助于解释一些与非吸烟有关的肺癌是如何产生的。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racingOncogeneRearrangementsintheMutationalHistoryofLungAdenocarcinoma”。
肠道中“居住”着很多不同的微生物群落,即肠道微生物组,其与人类健康和疾病息息相关,近来有研究表明,评估粪便样本中的遗传改变或能准确反映肠道微生物组的状况,或有望帮助诊断人类多种疾病。
肿瘤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骨髓抑制的重要表现,密切影响患者后续的治疗和预后。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及其长效制剂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即我们俗称的“升白针”,是防治中性细胞减少症的必要措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长期以来,限于患者依从性、医保政策、医患安全性、药物价格等因素,在我国“升白针”使用的规范性仍存在不足之处。
近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雷莫芦单抗(Ramucirumab)作为单药疗法,用于既往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且甲胎蛋白(AFP)≥400ng/ml的肝细胞癌(HCC)患者。
近日,欧洲血液病学会(EHA2019)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作为血液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议之一,今年的年会上又有哪些重磅研究结果公布呢?
目前,对于肺癌患者,基因检测报告中有价值的基因并不多,有价值,主要是指在临床上我们能找到药物来治疗并有客观的疗效。目前市面上比较多的就是肺癌八大基因的检测,EGFR、ALK、HER2、MET、RET、ROS1、BRAF、KRAS。那除了这8个基因外,其他基因突变没有治疗方法了吗,其他人群都会归于化疗组了吗,不然那,随着药物研发的加速,今年又出现了很多新的靶点并有对应的靶药,一起围观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