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发现肿瘤抑制因子新调控机制,助力癌症靶向治疗
中国科学家日前在肿瘤抑制因子调控机制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首次发现一种转录因子的非剪切体对肿瘤抑制因子p53具有重要调控功能,为癌症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相关研究成果已于北京时间10月19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上。
医学界认为,人体细胞中的肿瘤抑制因子发生突变或缺失时,容易诱发肿瘤细胞恶性增殖,进而导致癌症。在细胞周期调控过程中,肿瘤抑制因子p53起到抑制肿瘤细胞恶性增殖的作用。目前已经发现50%以上的肿瘤中存在p53的突变,这说明p53基因与肿瘤细胞增殖存在重要联系。
2014年以来,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研究团队对肿瘤抑制因子p53的调控机制进行了研究。在对2000多个转录因子的筛选过程中,研究团队发现X盒子蛋白1(XBP1)的非剪切体XBP1-u对肿瘤抑制因子p53具有重要调控功能。当XBP1-u增多时,p53蛋白质的量相应降低,细胞周期和增殖的进展随之加快。而XBP1-u受到抑制时,可以降低肿瘤细胞的形成能力。
“研究界以往对非剪切体XBP1-u的关注较少,XBP1-u对肿瘤抑制因子p53的调控机制是首次被发现。”论文通讯作者、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江启慧副教授介绍,这一新调控机制的发现,将使XBP1-u成为癌症诊断过程中重要的肿瘤标识物。
江启慧介绍,p53基因已被证明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凋亡明显相关,是进行肿瘤治疗的首选靶标。此次新调控机制的发现也为癌症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明确方向,推动p53靶标治疗药物研究从实验室走向临床。
同类文章排行
- 读懂常见恶性肿瘤细胞的倍增时间,谋定而后动制定自己的治疗方案!
- 重磅!四抗ADC,来了!
- PD-L1抑制剂联合个体化肿瘤新抗原疫苗PGV001治疗尿路上皮癌!
- 来了解一下下一代肺癌免疫疗法以及进展情况
- “冻死”癌细胞!空调开低,抑制肿瘤生长!胃癌患者记得做好这3件事
- ROS1抑制剂己二酸他雷替尼斩获FDA重磅上市批准!
- 化疗联合抗PD-1或抗PD-L1治疗晚期PD-L1阴性鳞状细胞肺癌有效吗?
- 支气管洗涤液上清液作为新型液体活检标本,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基因组分析的价值
- 靶向治疗饮食红黑榜!吃错一口药效减半,这份救命饮食指南速存!
- 对多种肿瘤有效的DB-1310,EGFR阳性肺癌有效率44%,生存期显著延长!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