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癌症药物网! 收藏本站 在线留言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癌症药物网

专一的癌症药物网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400-700-0899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用靶向药

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用靶向药

文章出处:癌症药物网 人气:-发表时间:2018-12-06 09:15:00

  我国是肺癌大国,因此针对肺癌的靶向药需求量大,一些病人不愿意放疗和化疗,单纯依靠靶向药,因为它不仅大幅度延长了患者的生命,并且治疗靶点,副作用小。但是,靶向药不是所有肺癌患者都可以服用,哪些人适合服用靶向药进行治疗呢,哪些人服药后效果比较好呢?



  靶向药原理


  这就要从靶向药的原理说起。靶向药物的原理是找到致癌驱动基因后“定点攻击”,突变基因不同,所采用的靶向药也是不一样的。如果肿瘤细胞没有可用的“靶点”,那么再好的靶向药也无法发挥作用,因此,要合理准确的使用靶向药,而不能盲目服用。以肺癌为例,现有的“易瑞沙”、“特罗凯”和“凯美纳”,都是作用在EGFR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这个靶点上,主要基因突变靶点为19点和21点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也就是说,只有这些基因点位发现突变,服用靶向药的效果才会明显。


  癌症病人切不可盲目使用靶向药


  在病人病情快速进展,且有其他治疗手段时,切不可盲目使用靶向药,一线化疗和放疗,仍是肺癌晚期患者优先考虑的治疗方案,有相关实验专门进行了研究,在不检测基因的情况下,将肺癌病人分为两组,一组吃靶向药物,另一组做化疗。结果实验进行到一半就被叫停,因为吃靶向药物的一组,治疗效果远远低于化疗组,死亡风险明显上升。实验证明,如果不进行基因检测就盲目服用靶向药,有可能死亡更快,而且到了确实无效时再叫停,就耽误了疾病的治疗时机。


  如何判断是否适合服用靶向药


  肺癌患者要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吃靶向药物,必须通过基因检测进行筛查。首先最应该检测的是EGFR基因,其突变阳性的概率在我国非小细胞肺癌人中约占30%以上,等于1/3的病人一线就适合吃TKI药物。患者等待基因检测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一周至两周),并且部分医院该部分是医保的,尤其需要强调的是这个等待是值得的,因为这个结果对下一步治疗至关重要。


  此外,还应该检测EML4-ALK融合基因,如果这个细胞发生融合基因表达阳性的话,另有靶向药物治疗,就是大众尚不熟悉的克唑替尼,但是发生率在我国加起来不过10%,我们优先做EGFR基因检测,再做EML4-ALK检测。


  据统计,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对于EGFR突变人群,口服靶向药物70%有效,但是对于EGFR未突变人群,口服靶向药物只有不到1%有效。肿瘤细胞是有多样性的,并非所有肿瘤细胞都具有一样的特征性位点,这是因人而异的。


  因此,只要在使用前检测患者体内是否有符合条件的基因,判断其肿瘤细胞上是否有符合条件的位点,就可以预知该药物是否会奏效,这从临床上节省了金钱和时间,这样的检测被称为基因突变检测。只有特定基因突变的肿瘤患者,才适用于口服靶向药物治疗。


  靶向药物(targetedmedicine)是目前最先进的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它通过与癌症发生、肿瘤生长所必需的特定分子靶点的作用来阻止癌细胞的生长。靶向药物是随着当代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产生的高科技药物。


  靶向药物与常规化疗药物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作用机理:常规化疗药物通过对细胞的毒害发挥作用,由于不能准确识别肿瘤细胞,因此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殃及正常细胞,所以产生了较大的毒副作用。


  而靶向药物是针对肿瘤基因开发的,它能够识别肿瘤细胞上由肿瘤细胞特有的基因所决定的特征性位点,通过与之结合(或类似的其他机制),阻断肿瘤细胞内控制细胞生长、增殖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杀灭肿瘤细胞、阻止其增殖。


  由于这样的特点,靶向药物不仅效果好,而且副作用要比常规的化疗方法小得多。使用靶向药物的治疗方法称为“靶向治疗”(targetedtherapy)。


  靶向药物的特点决定了其尤其适合身体虚弱的晚期患者使用,因为这类患者的身体状况无法承受化疗放疗带来的副作用(身体虚弱,副作用很可能会成为压垮患者的最后一根稻草),又不能通过手术对病灶进行清除(病灶已经发生扩散,很难彻底排查并切除)。


  靶向药物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小分子药物


  小分子药物通常是信号传导抑制剂,它能够特异性地阻断肿瘤生长、增殖过程中所必需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例如诺华制药生产的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肠胃基质瘤的格列卫(Gleevec,通用名Imitinib)、以EGFR为靶点的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阿斯利康生产的易瑞沙(Iressa,通用名Gefitinib)和德国默克的特罗凯(Tarceva,通用名Erlotinib)均属此类,并已进入临床应用。美国千年制药公司生产的Velcade(通用名bortezomib)是细胞凋亡诱导剂,也属于小分子药物。


  2.单克隆抗体


  例如用于治疗HER2基因阳性(过量表达)的乳腺癌的赫塞汀(Herceptin,通用名Trastuzumab)、以EGFR为靶点的结肠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药物爱必妥(Erbitux,通用名Cetuximab)等。这类药物是通过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识别肿瘤细胞的。


  从通用名的后缀上来看,单克隆抗体类靶向药物以“-mab”为后缀,而酪氨酸激酶类靶向药物以“-nib”为后缀。


  除上述列举的已经进入临床使用的靶向药物外,另外还有多种靶向药物正在开发中。


  按照药物种类来看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靶向药物未来将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其快速增长是由许多新产品进入导致的市场扩容。靶向药物的一大特点是针对特定靶点产生作用,每个病人的情况各不相同,可以选用的靶向药物也各有不同,一定程度上实现对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会导致病人群的细分,即某种药物只适合于某个肿瘤的特定病人群。


  典型的如罗氏的赫塞汀只针对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这部分患者占乳腺癌患者总数大约20%。这样最终的结果将是各种产品都有各自的目标患者群,而出现能够包治百病的“重磅炸弹”型产品的概率将逐渐下降。单一品种适应症的增加,是导致靶向药物中出现重磅炸弹品种的最大推动力。


  临床使用


  靶向药物一般单独使用或和化疗药物配合使用。对于已经经过充分临床验证的靶向药物,在临床上可用作一线、二线、三线治疗,而对于新的靶向药物,尽管已有资料表明其有效性,但还未经过充分的临床验证,一般用于二线、三线治疗(即常规化疗无效后的治疗)。靶向药物的使用,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用药。当临床上已经显示靶向药物已经没有明显效果时(例如连续用药一年后),说明癌细胞已经产生了耐药性,这时应停止使用靶向药物。


  目前,靶向治疗由于疗效确切、针对性强,并且副作用小,是相关临床和基础的研究热点,其中肺癌靶向治疗尤其在临床中受益。


  目前大众对肺癌靶向治疗最熟悉的就是EGFR突变的三大药物:易瑞沙、特罗凯、凯美纳,还有一个就是不太熟悉的EML4-ALK融合基因表达阳性的克唑替尼。


  前三种药物其实作用机制大同小异,基本机制是一样的,他们给EGFR(表皮生长因子)有突变的患者(有此靶点病人)的治疗生存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他们的中位生存期从原来的一年左右一下提高到两年半到三年的生存期。这类药物对有这类基因突变的患者生存期的延长是非常明显的,是革命性的变化。


  文章源自肺癌康复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文关键字:靶向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