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也有“障眼法”,判断清楚再治疗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提高,人们对癌症的恐惧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因此在体检时也更重视肿瘤的相关筛查。而肿瘤标志物检测这种简便易行又对被检测者无身体损伤的方法,在健康体检和疾病筛查中大行其道。这也让很多人误以为,仅需血液或者体液就可以检测到肿瘤组织产生的一些特异性物质的指标,从而能明确知晓癌症的踪迹。然而,指标只是指标,它只是一组数字,一种征兆,并不代表癌症的结论。
门诊上常有拿着某个标志物指标升高的化验单的患者,泪眼婆娑,担心肿瘤卷土重来,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复发了”。然而,这部分人中有一部分在进一步的检查中,却排除了复发可能。
案例一
47岁的蔡先生,3年前确诊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后介入治疗2次,而后一直用中药加零毒抑瘤调整,所有指标,包括肝功能“二对半”等均已转阴。一年后复诊,CT示肝脏恢复良好,其余指标也尚可,唯独AFP(甲胎蛋白)从原先的6一下升到60多(正常参考值为小于25ng/ml)。这可吓坏了蔡先生一家,都认为是复发了。然而这么多年的临床经验告诉我并不存在复发迹象,细细询问下去,其最近在为儿子的新房装修日日奔波,再加上求康复心切,每天必定要锻炼一番,雷打不动,导致过度劳累。而慢性肝癌患者在疲劳状态下很容易出现AFP升高的情况。鉴于此,我建议他先停止锻炼,好生休养一段时间,2周后再复查。复查后果真AFP降至正常,又嘱再静养2周后复查,仍正常。
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并不意味着就是得了癌症或复发转移,一些常见的因素,如感染、酒精中毒、胃肠道的息肉、糖尿病、心血管病等,都可以导致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具有临床意义的肿瘤标志物异常,并不是看一次数值的高低,而是要结合动态的检测与患者的症状综合解读。多数患者还需要结合影像学的检查,如内镜、CT、B超等,以及病理来综合评估。
临床上还有少部分病人,刚好跟蔡先生相反,虽然肿瘤标志物检查无异常,但是体内早已暗潮涌动。
案例二
45岁的刘先生,因为频繁腹痛去医院做了肠镜,结果却发现是肿瘤,进一步检查后,确诊为晚期肠癌。然而让他和家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刘先生半年前刚参加过单位组织的体检,其中就包括肿瘤标志物的筛查,没有一项是异常的,难道就这半年,癌症就从无发展到晚期了吗?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对肿瘤标志物,都有相对的特异性和敏感度,而不幸的是,刘先生属于对肿瘤标志物不敏感的人群。半年前看似健康的体检报告,其实早已埋下隐患。但这也不能说明刘先生无法早期发现癌症,因其属于高危人群,他的父亲多年前就是因为肠癌去世,体检时更应关注该类疾病的筛查,如果在体检时加上肠镜,或许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肿瘤标志物正常也并不一定就表明患者体内没有肿瘤。刘先生的悲剧并不是孤例,临床上这种只看重肿瘤标志物而忽视进一步检查的高危人群也不少见。
如同上述案例,临床上很多人要么因为个别指标的略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来信删除。
同类文章排行
- 读懂常见恶性肿瘤细胞的倍增时间,谋定而后动制定自己的治疗方案!
- 重磅!四抗ADC,来了!
- PD-L1抑制剂联合个体化肿瘤新抗原疫苗PGV001治疗尿路上皮癌!
- 来了解一下下一代肺癌免疫疗法以及进展情况
- “冻死”癌细胞!空调开低,抑制肿瘤生长!胃癌患者记得做好这3件事
- ROS1抑制剂己二酸他雷替尼斩获FDA重磅上市批准!
- 化疗联合抗PD-1或抗PD-L1治疗晚期PD-L1阴性鳞状细胞肺癌有效吗?
- 支气管洗涤液上清液作为新型液体活检标本,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基因组分析的价值
- 靶向治疗饮食红黑榜!吃错一口药效减半,这份救命饮食指南速存!
- 对多种肿瘤有效的DB-1310,EGFR阳性肺癌有效率44%,生存期显著延长!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