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紊乱导致肠癌的发生
、最近,来自法国Collège大学微生物系的一项研究证明,肠道菌群失衡会促进大肠癌的发作。作者发现,将结肠癌患者的粪便菌群移植到小鼠中会引起恶性肿瘤发展的病变和表观遗传变化。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的《PNAS》杂志上。
散发性结直肠癌是由于个人与其环境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而发生的。在不利的环境下,可以触发宿主细胞的遗传和表观遗传学DNA的改变,从而促进散发性结直肠癌的发作。
此前一些研究调查了微生物群作为这些相互作用的媒介的作用。基于小鼠的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群中某些细菌触发的表观遗传机制有助于散发性结直肠癌的发生或恶化。他们随后在人类中验证了他们的发现。
这项研究中,136只小鼠被移植了9名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新鲜粪便或9名无结肠疾病的患者的新鲜粪便。之后,作者在移植后7和14周检查小鼠的结肠。并且重点研究了异常隐窝灶(或ACF,一种癌前病变类型)的数量和恶化情况,微生物特征以及对结肠DNA的损害。他们还测量了动物的食物摄入量,体重和血液指标。
粪便营养不良(肠道细菌组成失衡)与动物组织中遗传和表观遗传学DNA标记之间的联系已通过统计测试得到了证实。从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那里获得新鲜粪便的小鼠体内出现了称为异常隐窝灶(ACF),这被认为是癌前病变的一种。然而,结肠组织则没有任何显著的遗传变化。
在验证了作为粪便移植供体的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粪便中菌群失调情况以及与DNA异常(甲基化)之间的联系后,作者希望开发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简单血液测试用于无症状患者的大肠肿瘤的早期诊断。
这项研究表明,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微生物群会通过少数基因的高度甲基化而诱发动物产生癌前结肠病变。因此,CMI和/或甲基化细菌可用作此类癌症的诊断标记。当然,上述初步发现需要在临床试验中进行评估和确认。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类文章排行
- 读懂常见恶性肿瘤细胞的倍增时间,谋定而后动制定自己的治疗方案!
- 重磅!四抗ADC,来了!
- PD-L1抑制剂联合个体化肿瘤新抗原疫苗PGV001治疗尿路上皮癌!
- 来了解一下下一代肺癌免疫疗法以及进展情况
- “冻死”癌细胞!空调开低,抑制肿瘤生长!胃癌患者记得做好这3件事
- ROS1抑制剂己二酸他雷替尼斩获FDA重磅上市批准!
- 化疗联合抗PD-1或抗PD-L1治疗晚期PD-L1阴性鳞状细胞肺癌有效吗?
- 支气管洗涤液上清液作为新型液体活检标本,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基因组分析的价值
- 靶向治疗饮食红黑榜!吃错一口药效减半,这份救命饮食指南速存!
- 对多种肿瘤有效的DB-1310,EGFR阳性肺癌有效率44%,生存期显著延长!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