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家8年临床研究显著降低“最毒乳腺癌”复发率
如今,乳腺癌已逐渐成为可防可治的“慢性病”,但三阴性乳腺癌5年内复发转移风险却依旧居高不下,被称为“最毒乳腺癌” 。
记者11日获悉,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领衔的相关临床试验研究最新成果表明,在传统化疗基础上联合卡培他滨的辅助化疗方案,可使三阴性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提高至86.3%,有效降低复发风险41%。
这项研究历经8年努力,被誉为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中国方案”,在全球肿瘤学顶尖杂志《Journal o fClinical Oncology》(《JCO》)在线发表。据悉,在《JCO》刊登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临床研究,此前未有报道。据透露,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国方案”未来有望写入治疗指南,成为全球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标准方案。
据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介绍,目前,化疗仍然是三阴性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对于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是标准的治疗方案。但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徘徊在80%左右,已成为“瓶颈”。
是否能在传统化疗方案中,加入其他药物来提高疗效呢?邵志敏教授研究团队致力寻找这个“配方”。研究团队主要成员、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李俊杰告诉记者,化疗药物——卡培他滨对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疗效显着。研究团队设想可否在术后辅助化疗方案中加上卡培他滨,进而提高三阴性乳腺癌疗效。
2012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牵头、联合中国乳腺癌协作组开启了一项全国多中心、随机、三期、前瞻性的临床试验,旨在寻找这种潜在“配方”的有效性。
在长达8年的临床研究中,邵志敏教授团队在中国35家中心筛选出数百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研究结果证实,相较传统方案,试验组方案显着提高患者5年无病生存:从80.4%提高到86.3%;降低复发风险41%,降低远处转移风险37%,并极大地改善了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
邵志敏教授透露,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研究团队已绘制出全球最大的三阴性乳腺癌基因图谱,目前,针对晚期三阴性乳腺癌采用多基因组学技术予以分型治疗,治疗策略也将与本研究“携手”。邵志敏希望,今后相关研究在早期乳腺癌中获得更大突破。(生物谷Bioon.com)
文章摘自网络,侵删
同类文章排行
- 读懂常见恶性肿瘤细胞的倍增时间,谋定而后动制定自己的治疗方案!
- 重磅!四抗ADC,来了!
- PD-L1抑制剂联合个体化肿瘤新抗原疫苗PGV001治疗尿路上皮癌!
- 来了解一下下一代肺癌免疫疗法以及进展情况
- “冻死”癌细胞!空调开低,抑制肿瘤生长!胃癌患者记得做好这3件事
- ROS1抑制剂己二酸他雷替尼斩获FDA重磅上市批准!
- 化疗联合抗PD-1或抗PD-L1治疗晚期PD-L1阴性鳞状细胞肺癌有效吗?
- 支气管洗涤液上清液作为新型液体活检标本,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基因组分析的价值
- 靶向治疗饮食红黑榜!吃错一口药效减半,这份救命饮食指南速存!
- 对多种肿瘤有效的DB-1310,EGFR阳性肺癌有效率44%,生存期显著延长!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