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组学研究揭示新冠肺炎的新型治疗靶点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具有高传染性,感染引起的新冠肺炎(COVID-19)目前仍在世界范围内持续爆发,截至5月17日,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471万例,死亡人数超31万。虽然研究发现,SARS-CoV-2与其他冠状病毒有相似之处,但目前仍缺乏对SARS-CoV-2感染特征、致病性相关途径以及潜在药物靶标的充分了解,且尚无明确显著疗效的针对性治疗方案。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抑制SARS-CoV-2感染或复制的疗法。
2020年5月14日,来自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和歌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在顶级杂志《Nature》上发表了针对SARS-CoV-2感染特征及COVID-19潜在治疗靶点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者们发现,SARS-CoV-2在感染细胞过程中重塑了中枢细胞通路,包括翻译,剪接,碳代谢和核酸代谢,而靶向这些途径的小分子抑制剂可以抑制该病毒在细胞中复制。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332-7
研究人员利用人结肠上皮癌细胞系Caco-2,建立了感染SARS-CoV-2的细胞培养模型。通过检测到感染SARS-CoV-2的 Caco-2,在24小时后出现细胞致病作用,且24小时内上清液中病毒的RNA拷贝持续增加,病毒核蛋白也可被染色,表明该细胞培养模型可用于研究SARS-CoV-2感染细胞的生命周期的不同过
SARS-CoV-2在细胞中的复制模型
为了确定SARS-CoV-2感染的特征,研究者们利用多重增强蛋白质动力学(mePROD)方法,对感染SARS-CoV-2并培养2-14小时的Caco-2细胞进行蛋白质差异分析。结果发现,与其他病毒抑制宿主蛋白的合成进而增加病毒蛋白的合成不同,SARS-CoV-2仅对宿主翻译能力产生轻微影响,因此,研究人员推测SARS-CoV-2复制可能对翻译抑制敏感。其测试了两种翻译抑制剂——环己酰亚胺(翻译延伸抑制剂)和曲美汀(抑制40S核糖体蛋白S14),发现它们在无毒浓度下均显著抑制SARS-CoV-2复制。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类文章排行
- 30岁戒烟成功,因肺癌死亡的概率不到2%:有5种症状的人,快戒烟
- 国家癌症中心首次公布各省癌症高发地图
- 乳腺癌的治疗模式与发展
- 跨国药企牵手本土医药融合加速,礼来本土化创新之路行深致远
- 肿瘤患者如何降低感染风险?
- 肺癌放疗进展盘点
- PE-cfDNA检测EGFR敏感突变适用于临床实践
- 食管癌全程优化管理迎接免疫2.0时代!
- PSMA PET成像让前列腺癌无处遁形
- KEYNOTE-394:让最大限度延长中晚期肝癌的OS成为可能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