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Med: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接受BCMA CAR T细胞治疗后出现BCMA基因缺失
B细胞成熟抗原(BCMA)是多种免疫疗法的靶点,也是多发性骨髓瘤(MM)的生物标志物。 在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Leo Rasche团队报道了参与KarMMa临床试验(NCT03361748),并在抗BCMA CAR T细胞疗法治疗后出现恶化的MM患者中不可逆BCMA丢失的情况,相关结果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对正在进行的KarMMa II期临床试验(NCT03361748)的71岁男性免疫球蛋白G(IgG)-κMM患者的BCMA丢失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磁共振成像(MRI)显示了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前位于骨盆和脊柱的多个病灶以及左腋窝区域的EMD。用氟达拉滨和环磷酰胺进行淋巴清除后,向患者体内输入450×106 CAR + T细胞,患者经历了I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1个月后,M蛋白从4.2μg/dl下降至0.8μg/dl。此外, MRI显示局灶性病变和EMD完全消失。经过3个月的随访,根据国际骨髓瘤工作组的指导方针,M蛋白进一步降低至0.2μg/dl,并且仍未检出MRD,这与非常好的疗后反应相符。但是,MRI检测发现一名患者左腋窝区域存在一个大小为0.8 cm的单个淋巴结,怀疑为早期局部复发。 CAR-T细胞输入后五个月,部分患者出现明显复发,M蛋白水平为3.8 g dl-1,骨髓浆细胞浸润(BMPC)达到90%,广泛的EMD影响淋巴结,肝脏和脾脏。细胞动力学分析显示CAR T细胞的大量扩增,患者在两周后因难治性疾病死亡。
为了阐明抗BCMA CAR T细胞疗法复发的潜在机制,作者使用单细胞RNA测序调查了试验早期和进展后收集的骨髓样本。结果显示:TNFRSF17在基线时在骨髓瘤细胞中高水平表达,但在进展时几乎无法检测到。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在蛋白水平上证实了基因表达结果。其他浆细胞标志物和潜在的免疫治疗靶标,例如CD38和SLAMF7,在进展过程中仍稳定表达。尽管所有出现恶化的细胞均为TNFRSF17隐形,但作者仍注意到这些细胞转录组水平的异质性,并将其进一步分为八类,例如高度增殖性细胞(MKI67)或CD27 +细胞。此外,作者注意到与治疗初期相比,复发时骨髓浸润性T细胞中的耗竭标志物表达增加。
进一步,作者研究了导致TNFRSF17基因表达完全丧失的分子机制,对此,作者对疾病进展过程中的MM细胞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WGS),进而揭示了许多基因组畸变,包括1q扩增,1p缺失,TP53的双等位基因失活和p53的双等位基因失活。 复杂的IGH-MYC重排等。 研究结果表明:16号染色体存在21.3 2megabases(Mb)的杂合性缺失和91 kilobases(kb)的纯合缺失,导致TNFRSF17基因在16p13.13丢失双等位基因。 这些数据表明在CAR T细胞治疗后观察到的BCMA-进展的基因组机制。
综上,作者确定了TNFRSF17(BCMA)纯合缺失的克隆的选择作为免疫逃逸的潜在机制。 此外,作者还在168例MM患者中的37例中发现了杂合性TNFRSF17缺失,在33例先前未接受过BCMA靶向治疗的高单倍体MM患者中存在28例,这表明:从理论上讲,杂合性TNFRSF17缺失可能是 免疫治疗后BCMA抗原丢失的危险因素。(生物谷 Bioon.com)
原始出处:Da Vià, M.C., Dietrich, O., Truger, M. et al. Homozygous BCMA gene deletion in response to anti-BCMA CAR T cells in a patient with multiple myeloma. Nat Med 27, 616–619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1-01245-5
文章摘自网络,侵删
同类文章排行
- 读懂常见恶性肿瘤细胞的倍增时间,谋定而后动制定自己的治疗方案!
- 重磅!四抗ADC,来了!
- PD-L1抑制剂联合个体化肿瘤新抗原疫苗PGV001治疗尿路上皮癌!
- 来了解一下下一代肺癌免疫疗法以及进展情况
- “冻死”癌细胞!空调开低,抑制肿瘤生长!胃癌患者记得做好这3件事
- ROS1抑制剂己二酸他雷替尼斩获FDA重磅上市批准!
- 化疗联合抗PD-1或抗PD-L1治疗晚期PD-L1阴性鳞状细胞肺癌有效吗?
- 支气管洗涤液上清液作为新型液体活检标本,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基因组分析的价值
- 靶向治疗饮食红黑榜!吃错一口药效减半,这份救命饮食指南速存!
- 对多种肿瘤有效的DB-1310,EGFR阳性肺癌有效率44%,生存期显著延长!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