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靶向和免疫治疗在肺癌发展得如火如荼,但在胃癌的治疗方面一直是老大难,化疗依然是一线的标准疗法,但是对于胃癌治疗的挑战,免疫联合治疗相关的研究一直在进行。这次2019ASCO摘要里提到一个研究,卡瑞利珠单抗(国产PD-1,SHR-1210)联合化疗(CAPOX)一线治疗晚期胃或胃食管交界癌(GC/GEJC),客观缓解率达到44%,下面我们看看详细内容(摘要号4031)
我们知道,一般来说,常规的治疗药物都需要定时定量,改变服药的频率和剂量都会对药效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对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呢?对此,2019ASCO摘要上爆出这样一个研究,研究者开展了一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同频次使用K药(派姆单抗)治疗的试验,发现一个神奇现象,不按标准频次接受免疫治疗与按标准频次接受治疗可能疗效相当!而Lungcancer也发表过O药(纳武单抗)停药后,肿瘤持续缓解的案例。
2019年乳腺癌NCCN指南的更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强烈推荐考虑21基因检测,强调绝经前妇女的卵巢抑制,NCCN指南进一步强化了CDK4/6抑制剂的益处,将“优选”建议扩展到转移性疾病中的所有可用药物,三阴性乳腺癌的选择现在首次包括免疫治疗剂以及乳腺癌其他靶点药物等。
阿司匹林预防肝癌,降低罹患肝癌风险的报道屡见不鲜。对于已确诊HCC(肝细胞癌)患者是否也有作用,国外报道了一项阿司匹林联合TAE(肝动脉栓塞)对比单纯TAE治疗HCC的临床结果,不仅证实了阿司匹林联合TAE延长生存期,还能有效改善肝功能。
EGFR靶向治疗是肿瘤精准治疗最成功的的典范之一。近几年随着EGFR靶向药物的更新迭代,更是进入多维选择的用药时代。顺序之争也日渐焦灼,对于EGFR突变的患者,究竟应该一/二代耐药后序贯三代,还是直接用三代,哪种获益更大?而这一切都在等待FLAURA研究(奥希替尼一线研究)的总生存数据的出炉,两种治疗模式的OS直面相较,高下立现。这一结果也在过几天即将开幕的全球肿瘤盛会ASCO初见显现,虽然没有成熟的OS结果出现,但收录的摘要中报道了FLAURA研究者用预测模型来预估OS结果,得出了EGFR敏感突变总人群的有史以来最长生存时间,为奥希替尼一线获益再次提供了确凿的证据。另外,ASCO还带来了其他奥希替尼的强悍数据,一起围观一下!
对于晚期肺癌患者,往往在经历一个长周期的诱导化疗过后马上又要面临下一个长周期的放疗,当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时,也不得不考虑是否需要放疗。
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并不完全理解为什么有些癌症会扩散,而有些则不会。他们所知道的是,当癌症扩散时,存活率会大幅下降。如果医生能够预测原发性肿瘤转移的可能性,他们就能够为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然而,目前的检测只关注肿瘤遗传学,因为它可以突变和改变。
小番健康提醒,人体就自带一些抗癌免疫机制,不应该忽略它们,而是要正确深入读懂它们。对于帮助癌肿瘤对抗,减少癌症发生,这些人体天然液体都有明显作用。
近年来,单克隆抗体疗法已经成为了生物医药领域的一大热点。无论是治疗癌症,还是治疗自身免疫疾病,都能看到它们活跃的身影。 在这些疾病之外,科学家们也在思考利用抗体治疗传染病的可能性。与传统疫苗相比,抗体疗法有着一些独到之处:首先,抗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其次,抗体的开发时间理论上较疫苗更短;第三,它几乎能被用于任何群体的患者,尤其是那些自身免疫能力受缺陷,难以接受疫苗注射的患者。
肿瘤微环境中的自主神经纤维调节癌症起始和传播,但是目前尚不清楚神经是如何在肿瘤中出现的。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法国研究人员发现来自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双皮质素(doublecortin, DCX)的神经祖细胞(DCX+神经祖细胞)浸润到前列腺瘤和转移瘤中,在那里,它们启动神经发生。相关研究结果于2019年5月15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Progenitors from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rive neurogenesis in cancer”。
5月17日,拜耳前列腺癌新药「氯化镭223注射液」的上市申请(JXHS1800063)审批完毕,已发件,未能获得批准。该申请在2018年11月23日提交,整个审批过程历时175天。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被认为用途有限的抗癌药物具有某种超能力:它能够阻止某些癌细胞为了生存而修复DNA。他们指出将这种称为西地尼布(cediranib)的药物与其他试剂联合使用可能有潜力对使用特定途径或过程来产生DNA得到修复的癌细胞的癌症造成致命打击。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5月15日的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ediranibsuppresseshomology-directedDNArepairthroughdown-regulationofBRCA1/2andRAD51”。
今天不谈靶向和免疫,为大家展示一个新型的老药尼达尼布。该药在今年的ASCO大会中也有其重要的一项研究:VARGADO研究,评估尼达尼布联合多西紫杉醇三线及以上治疗免疫耐药的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获得了相当不错的结果。
胆管癌(BiliaryTractCancers,BTCs)比较罕见,分为肝门内胆管癌(IHCC)、肝门外胆管癌(EHCC)和胆囊癌(GBCA),预后极差,5年总生存率不超过10%。胆管癌发现时仅20%左右的患者可行根治性手术,且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复发,因此胆管癌术后辅助治疗的相关研究入组难度较大。我们知道对于不可切除胆管癌患者,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为顺铂联合吉西他滨,但目前对于可手术切除BTC的辅助化疗方案尚未确立。近期发布在LancetOncology杂志的BILCAP研究,发现卡培他滨或可作为辅助化疗用于完全性切除术后的BTC患者。
每一位肺癌患者在确诊后,都会进行相关的全身检查,根据T(肿瘤大小)、N(淋巴结大小)、M(有无远传转移)进行临床分期,I、II、III、IV期。I期和II期的患者可进行手术切除,IV期的患者丧失手术机会,以内科化疗为主。而夹在这其中的III期肺癌,处于手术与不能手术的边界,特别是IIIB及IIIC的患者基本丧失手术机会,但是由于病灶依然局限于局部,无远处脏器的转移,因此,治疗上,通过同步放化或国内折中的序贯放化依然能获得比IV期肺癌更好的结局。我们称为III期不可手术切除的肺癌患者。而这类局晚患者在肺癌临床中并不少见。对于此类在“地理位置”上尚有优势的晚期患者,我们仍应积极采取临床措施大力挽回。免疫药物中的I药(durvalumab)就以PACIFIC研究,在同步放化后增添了免疫的巩固治疗,得到延长此类患者总生存确切的临床试验数据。一经公布已进入NCCN\ESMO\CSCO各大指南,最新的
卵巢癌是女性常见的妇科肿瘤,其发病率占妇科恶性肿瘤的第3位,其死亡率和复发率却高居第1位,是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卵巢癌的初始治疗包括全面分期手术或肿瘤细胞减灭术以及以铂类为主的化疗。约80%的患者初诊时已为晚期,总体预后较差。尽管卵巢癌初治缓解率可达60%-70%,绝大多数患者会面临复发的困局。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是目前非常棘手的课题,常见的治疗方式有化疗、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分子靶向治疗等。根据卵巢癌初始治疗后复发时间的早晚,将复发卵巢癌患者分为铂类敏感和铂类耐药两大类。卵巢癌在初始治疗达到完全缓解后,6个月内复发为铂耐药复发,6个月及以上复发为铂敏感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