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石药业(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基石药业”或“公司”)合作伙伴Agios Pharmaceuticals,Inc.(以下简称 "Agios" )宣布,TIBSOVO (ivosidenib) 全球III期ClarIDHy试验达到其主要终点。这项试验针对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携带异柠檬酸脱氢酶1 (IDH1) 突变的胆管癌患者。经独立放射学审查,与接受安慰剂的患者相比,TIBSOVO的无进展生存期 (PFS) 发现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改善。研究中观察到的安全性数据与既往发表的数据一致。
激活素是一种参与多种重要生物学功能的蛋白,包括调节月经周期、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代谢、体内平衡、免疫反应、伤口修复和内分泌功能。
结直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结直肠癌在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于第5位。值得注意的是,近一半结直肠癌患者首诊即为晚期或由于手术后复发转移进入晚期疾病状态,存在沉重的疾病负担。
近日,Array Biopharma公司公布了一项3期临床试验的中期积极结果。对于携带BRAF V600E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在既往接受过1到2次治疗后,以BRAF抑制剂Braftovi(encorafenib)、MEK抑制剂Mektovi(binimetinib)和抗EGFR单抗药Erbitux(西妥昔单抗,cetuximab)组成的联合疗法显著提高总生存期(OS)。Array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提交该组合疗法的监管申请,以求获得上市批准。
该试验为单臂多中心Ⅱ期试验,招募了34例HCC患者,47例胆管癌(BTC)患者(未接受系统治疗)。这些患者接受恒瑞PD-1单抗Camrelizumab联合FOLFOX4(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化疗/GEMOX(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化疗。
2019ASCO官网摘要爆出了2项PD-1和化疗在卵巢癌相辅相成的研究,包括PD-1、化疗序贯治疗和PD-1联合化疗,联合方法不同,但疗效斐然,殊途同归。
布加替尼作为二代ALK-TKI靶向药,疗效全方位秒杀色瑞替尼,与同为二代药的阿来替尼也不遑多让,不仅在一线、二线数据上有超过之势,在后线治疗方面更具有独特的优势,前面我们已经分享过相关内容,详细内容请点击链接查看(鹿死谁手?全球试验启动,布加替尼与阿来替尼大PK)。作为全球最受瞩目的肿瘤大会ASCO将于五月底至六月初召开,根据摘要发现,关于布加替尼也有多项研究报告,特别是在后线保底治疗方面,布加替尼堪称是“保底专家”!下面我们来看看详细内容。
2019年5月15日,EGFR二代药达克替尼(dacomitinib,商品名多泽润)在中国获批上市,本次中国获批适应症为单药用于EGFR敏感突变(19Del或21-L858R)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线治疗。正式加入国内EGFR战局。至此,中国共有六个EGFR-TKI可选(如下图),当然,大家关注的重点是达克替尼与其他药相比有哪些特点,能给我们带了哪些具体价值?会对现在用药格局产生何种影响!
在乳腺癌患者中有这样的例子:一些男性和女性在他们的原发性疾病接受治疗20-30年后,他们的癌症在骨头中复发,但他们认为自己没有癌症。这一现象一直困扰着托马斯杰斐逊大学的研究员Karen Bussard博士。当一个病人在治疗后被认为是"无癌"的,那么原发性肿瘤中的乳腺癌细胞是如何到达骨骼的呢?在骨骼中发生了什么,使得癌细胞可以存活30年,但处于睡眠状态,几十年后才重新醒来?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Bussard博士最近发现了一种骨细胞,它可以抑制癌细胞,减缓癌细胞的生长,甚至在最具侵袭性的三阴性乳腺癌中也是如此。
今日(5月2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发文称,已有条件批准安进公司开发的新型RANKL抑制剂地舒单抗注射液(英文名:Denosumab Injection)进口注册申请,用于骨巨细胞瘤不可手术切除或者手术切除可能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成人和骨骼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患者治疗。
对于无EGFR和ALK突变的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既往的治疗方案非常有限。但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的火热发展,传统的化疗失败后,多种免疫治疗方案也已获批使用,并且更多的免疫联合治疗方案正在不断的尝试,今天给大家带来2019ASCO摘要上的一篇报道(摘要号9112),国产的PD1(SHR-1210)联合阿帕替尼后线治疗EGFR/ALK突变阴性的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疾病控制率达到了81.7%!
5月20日,默沙东(Merck)官网更新了PD1单抗K药(pembrolizumab)单药二线或三线治疗三阴乳腺癌的III期Keynote119研究结果。遗憾的是,该研究未能达到主要终点OS(总生存期)。这是继4月25日及2月19日,K药在胃癌一线keynote062及肝癌后线keynote240研究失败后第三个阴性结果报道。相比近3年的肿瘤免疫盛况,K药的扩癌种之路并不顺利,后劲不足!
免疫治疗的出现解决了很多患者的临床难题,但是如何筛选出有效的人群一直是一个难题,既往研究表明,PD-L1的表达水平、TMB负荷水平以及MSI水平是可能的免疫抑制剂治疗筛选条件,近日根据ASCO摘要内容,一项研究显示,具有DDR基因变异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更高的TMB,以及更好的免疫疗效(摘要号9077)。
实践出真知!近日,我们找药宝典肝癌患者5群里有一位患者家属怀着激动的心情给群友分享真实获益经验。该患者使用PD1单抗联合乐伐替尼和来那度胺三药联合1周左右的时间,甲胎蛋白AFP从6000多降到3000多,降了一半。这也是肝癌群里第3次传来三药联合方案快速控制病情的患者自述。
EGFR靶向治疗研究多年仍逃不过耐药魔爪。临床上耐药问题急需解决,就连目前的三代奥希替尼都经常有患者已经出现耐药了,无奈之下只能转化疗。可喜的是,近期报了四代药JBJ-04-125-02实验结果,该药经过多次改良,除了可以克制奥希替尼耐药所产生的C797S突变外,与奥希替尼联用还能起到增效的作用。今天小编带大家看看这个新药,并介绍目前临床对奥希替尼耐药的可选处理方案。
吡咯替尼是恒瑞研发的一种口服、不可逆、泛-ErbB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同时具有抗EGFR/HER1、HER2 以及HER4活性,也被称作口服赫赛汀,是恒瑞寄予厚望的一个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