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胞肺癌(SCLC)作为一种难治性疾病,进展快、易复发,极大困扰着研究者和患者。近年来,我国对于SCLC的研究逐渐增多,在其精准治疗领域取得了一定突破,发表了多项重磅研究成果,共同参与了全球小细胞肺癌临床探索的新篇章。如今,SCLC患者与医生在拥有全新治疗选择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思考。
文献报道,全球新增尿路上皮癌(UC)患者从2016年的46.8万例增至2020年的51.6万例,预计2025年达到58.6万例。我国UC发病率高于全球,新增病例数从2016年的6.9万例增至2020年的约7.7万例,预计于2025年达到9.1万例。
回顾肺癌治疗20年发展历程,从传统迈向精准,每一次突破都伴随着艰辛,但探索的脚步从未停下。EGFR靶向治疗作为精准治疗的开篇,多种新药新疗法层出不穷,已迎来“黄金时代”。然而,EGFR ex20ins作为EGFR第三大突变类型,仍是尚未攻破的无人区。经过多年探索,EGFR ex20ins 领域终于等到“凛冬散尽,花开春来”。莫博赛替尼的出现,终结了20年的困顿僵局,引领EGFR ex20ins突变NSCLC治疗迈向新征程。特邀福建省肿瘤医院林根教授围绕EGFR ex20ins领域的诊疗现状及患者管理进行分享。
2023年4月21日~22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3年CSCO指南会”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余名肿瘤领域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切磋学术,见证指南更新。值此会议之际,诚邀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俊教授,分享新版《2023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管理指南》的更新要点及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管理。
尽管外界对于癌症疫苗十分悲观,Moderna医学官Paul Burton却对此表现出的信心,“我认为,我们将能够针对不同肿瘤类型,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个性化癌症疫苗。”
2023 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AACR)已圆满落幕,在本次会议上共有 98 家中国企业发布基于自身项目的研究进展,恒瑞医药公布了其ADC产品SHR-A1811,在HER2表达/突变的不可切除、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中开展的临床前研究数据及临床Ⅰ期试验数据。特邀该Ⅰ期临床试验研究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教授与姚和瑞教授,点评临床意义,解读研究数据。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类型,但原发中枢神经系统DLBCL较为少见,其一线标准治疗以大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但可能产生骨髓抑制、肾功能受损和粘膜炎等不良反应。血小板减少是骨髓抑制的临床表现之一,可能导致抗肿瘤进程延误甚至终止。因此,积累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TIT)的管理经验对于此类疾病抗肿瘤治疗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4月21日~22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3年CSCO指南会”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余名肿瘤领域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切磋学术,见证指南更新。会议期间,特邀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任胜祥教授解读了早期肺癌指南更新要点及免疫治疗在驱动基因阳性肺癌中的关键进展。
2023年4月21日~22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3年CSCO指南会”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余名肿瘤领域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切磋学术,见证指南更新。会议期间,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分享2023 CSCO转移性胃癌指南免疫治疗更新亮点及未来研究方向。
2023年4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团队在国际肿瘤学期刊《柳叶刀·肿瘤学》(The Lancet Oncology;IF:54.433)上发表了研究论文“Toripalimab combined with definitive chemoradiotherapy in locally advanced o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C-CRT-001): a single-arm, phase 2 trial”。EC-CRT-001研究1是在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中探索PD-1单抗联合标准放化疗的疗效、安全性和潜在生物标志物的2期试验,并证实特瑞普利单抗与标准放化疗联合应用可为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提供令人鼓舞的疗效和可接受的安全性。对此,特邀中肿放疗团队分享该研究成果、研究背后的故事以及研究带来的临床意义和启示,让我们一起聆听食管鳞癌中国之声
「日达仙」,注射用胸腺法新,一种据说能够增强免疫力的药。华北某三甲医院肿瘤科医生谭琳回忆起三年前医疗队支援武汉,作为突发传染性疾病,当时并无更好的措施,医疗队同事们即通过每周 2 次注射「日达仙」预防感染。
2017~2021 年我国健康体检人次数由 4.06 亿人次增长至约 4.88 亿人次,健康体检市场规模由 1511 亿元增长至 2011 亿元。但支出增加可能并没有换来我们想要的结果,健康体检的需求,「早早发现癌症减少癌症死亡」似乎没有实现。2022 年 2 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数据告诉我们,每年死于癌症的中国人依然在缓慢上升。其中,男性的前列腺癌、结直肠癌,女性的宫颈癌、乳腺癌在过去的几年里导致的死亡增加尤为重要。
癌症是现代人极不愿遭遇但又不得不面对的恶性疾病。现行治癌手段,除了传统手术、放疗、化疗、中药调理手段外,近些年在靶向治疗、免疫疗法有不错的进展,新技术有硼中子治疗、CAR-T细胞免疫疗法、PD-1/L1免疫抑制剂等。
2023年第20届欧洲神经内分泌肿瘤协会(ENETS)年会于奥地利维也纳盛大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析神经内分泌肿瘤领域前沿研究成果。大会全程亮点纷呈,琳琅满壁,特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介入科王于教授深入分析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关研究进展,并就转移模式、Ki-67指数、基因亚型、肝酶水平、血液学指标等对疾病预后评估与管理价值进行剖析,盼能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的临床管理提供宝贵的参考方向。
2023年4月26日,始达-东方新药Ⅰ期临床试验中心“抗肿瘤新药早期临床研究沙龙会”在上海前滩圆满落下帷幕。始达-东方新药Ⅰ期临床试验中心经过多年积累,助力创新抗肿瘤药物上市,与多家药企形成了良好合作关系。然而,在合作中依旧存在需提升的空间。试验中心研究者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发起本次沙龙会,希望通过良好的交流解决问题,达成共识,共同提高,完善多方共赢的合作局面。在此,本平台特对会议关键内容予以整理,以飨读者。
无论中国还是全球,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前列。手术、放疗、药物治疗(如化疗、靶向、免疫治疗等),被称为肺癌治疗的 “三驾马车”。其中,约60%-70%的肺癌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需要进行放射治疗。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放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给肺癌患者带来新的机遇。对此,特邀上海市肺科医院许亚萍教授介绍放射治疗在肺癌领域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