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B细胞淋巴瘤(LBCL)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的异质性淋巴瘤,其中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常见。虽然大多数LBCL患者可以通过免疫化疗实现治愈,但近40%的患者在初始治疗后会面临复发难治的困境,而采用基于大剂量化疗(HDCT)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的二线治疗方法往往预后不佳。尤其是原发难治的LBCL患者,通过二线挽救化疗获得ASCT的机会更加渺茫。
近日,全球盛名和具影响力的肿瘤学会议——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于芝加哥盛大启幕,上百项源自全球的结直肠癌(CRC)相关研究惊艳亮相。其中,瑞戈非尼联合TAS-102治疗难治性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一项多中心单臂II期研究(REGTAS)荣登国际舞台,为CRC患者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极大地改善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然而目前为止,除了出现疾病进展、患者不可耐受或死亡外,ICIs的使用持续时间尚未明确,更多来源于临床经验的总结以及既往临床试验中的设计年限。在大多数晚期NSCLC一线免疫治疗的关键研究中,患者接受 ICI 治疗的持续时间一般为2年,但在临床实践中,很多患者的治疗时间超过2年。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艾布拉姆森癌症中心的Lova Sun教授团队对这一方向进行了探索,于2022年ASCO年会上公布研究结果,同时发表在国际期刊JAMA Oncology杂志。
近年来,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为代表的新型免疫疗法在血液肿瘤领域取得了诸多进展。相较于成人患者,儿童患者的临床研究面临更多限制和挑战,如何在挑战中寻求突破、为儿童血液肿瘤患者争取远期生存与生活质量的更大获益是该领域研究者们不断思考、不懈探索的方向。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第六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三位肿瘤致死病因,其中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肝癌病理类型,占75%-85%。数据显示,我国占全球肝癌病例的45.3%,肝癌死亡人数的47.1%。肝癌的外科治疗是肝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重要手段,但肝癌切除术后5年肿瘤复发率高达40%-70%。由于肝癌起病隐匿,诊断时只有不到30%的肝癌患者适合接受根治性治疗,不能切除者的自然生存期仅3~6个月,一项中国6241例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显示,约有70%的患者就诊时处于中晚期,其5年总生存(OS)率为10%-20%。
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是目前棘手的肿瘤之一。但随着免疫治疗的兴起,特别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使得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近日,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与斯璐教授团队开展的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与替莫唑胺一线治疗晚期肢端黑色素瘤临床试验(CAP-03研究)全文发表于《JAMA Oncology》(IF:33.006),结果显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与替莫唑胺的“三药”联合方案为晚期肢端黑色素瘤患者一线治疗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缺乏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特殊类型的乳腺癌,相比其他乳腺癌亚型,TNBC易转移易复发,进展迅速。此外,TNBC细胞表面的激素受体和HER2均为阴性,缺乏可靶向的靶点,治疗选择十分有限。预后较差、高侵袭性、高转移性以及高复发率成为其临床特征。
随着肺癌治疗的不断进步,药物治疗在肺癌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应用肺癌药物时,剂量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患者基本状况的不同、化疗、靶向和免疫等治疗手段的不同、药物抗肿瘤机制的不同都会对最终的治疗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医生在肺癌的治疗中,需要遵循肿瘤的5R治疗标准,对用药有把控性,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在安全性方面不能有任何闪失,才能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作为死亡率高的癌症之一,胰腺癌经历了KRAS驱动的代谢重编程。新出现的证据表明,Kac是研究充分的蛋白质PTM之一,与PDAC的生长和转移直接相关。蛋白质赖氨酸巴豆酰化最近已被确定为细胞过程中重要的翻译后修饰,特别是通过组蛋白的修饰。
约1/3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初诊时为Ⅲ期,该患者群体的5年生存率为13-36%。PACIFIC研究显示,在标准的同步放化疗基础上,联合免疫维持治疗,可显著改善不可手术Ⅲ期NSCLC患者的预后,其5年生存数据显示,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5年总生存(OS)率可达42.9%。但亚组分析提示,伴EGFR突变的Ⅲ期NSCLC患者可能并不能从免疫维持治疗中获益。
泽西海岸大学医学中心是美国新泽西州提供肝动脉灌注(HAI)泵的医院之一,该泵目前仅在全美少数几家医院提供,旨在让肿瘤患者在自家社区就能接受癌症治疗。
精准诊疗是肿瘤治疗的发展方向,既达到治愈肿瘤之目的、又能保全器官功能的理想模式是现代医疗的追求目标。对于早期食管癌,保全食管的疗法逐渐受到医疗界的重视,该疗法的成功施行也将会造福更多的患友。
6月3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特宝生物研发的Ⅰ类新药、新一代长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拓培非格司亭注射液”(商品名“珮金”)上市。此前,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江苏复星医药销售有限公司已与特宝生物签署《关于拓培非格司亭注射液(珮金)的独家商业化协议》,江苏复星已获得拓培非格司亭注射液在中国大陆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除外)的独家推广及销售权利。
2023年6月30日,清华大学药学院蒯锐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Ultrasound-responsive low-dose doxorubicin liposomes trigger mitochondrial DNA release and activate cGAS-STING mediated antitumour immunity”的文章。该工作开发了一种具有超声波响应性的阿霉素脂质体,阐明了超声波提高脂质体向肿瘤细胞的细胞核递送阿霉素的原理,揭示了被氧化的肿瘤细胞线粒体DNA在激活宿主STING通路和抗肿瘤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舒格利单抗(Secukinumab)是一种针对白细胞介素-17A(IL-17A)的靶向药物。它通过抑制IL-17A的活性,减轻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从而改善多种疾病的症状和疾病进展。2021年12月2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批准基石药业(苏州)有限公司申报的舒格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择捷美)上市。
皮肤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它的发生与日晒相关,因此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已经患上皮肤癌的患者来说,合适的治疗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针对皮肤癌的靶向药取得了积极的进展。靶向药是一种可以选择性地攻击癌细胞特定目标的药物,这样可以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并提高治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