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或肝脏损害是癌症患者常见的合共病,这要么是因为疾病本身,要么是因为以前抗癌治疗的毒性。由于肾脏和肝脏功能是药物暴露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对于患有肾脏或肝脏损害的癌症患者,药代动力学特征可能会发生改变,需要调整剂量。大多数抗癌药物的剂量接近其最大耐受剂量,其特点是治疗指数较窄。因此,为有肝或肾损害或两者兼有的患者选择适当的剂量是具有挑战性的,而且关于剂量调整的明确建议很少。在本文中,我们讨论了肾脏和肝脏损害对抗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为了指导临床医生和患者选择适当的剂量调整,为肝肾损害患者提供了一套较为实用的抗癌药物剂量调整建议。
1月11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官网显示,正式批准琥珀酸莫博赛替尼胶囊(TAK-788)用于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成年患者。
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HBV和HDV)是全球范围内的严重问题,全世界约有3亿人感染HBV,其中每年约有90万人死于相关并发症。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地区的感染率远远超出发达地区。HDV感染往往伴随HBV感染。据统计,全球有1200万人感染HDV,约占HBV感染者的5%。HDV-HBV合并感染被认为是严重的慢性病毒性肝炎,因为其向肝细胞癌和肝脏相关死亡的进展更快。目前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案可用于根除病毒并治愈HBV和HDV感染。
6月21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新公示,拟将科伦药业靶向TROP-2的抗体偶联药物(ADC)SKB264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适应症为既往接受过至少二线系统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激素受体阳性(H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的乳腺癌患者。
5月31日,第27轮长征疑难肿瘤分子肿瘤专家委员会(MolecularTumorboard,MTB)在长征医院如期举行。MTB是一种多学科协作的模式,整合多样化的患者信息,从分子层面讨论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问题。长征医院MTB会议由上海长征医院肿瘤科臧远胜主任团队领衔发起,以研讨疑难肿瘤患者治疗方案为特色,以提高疑难肿瘤患者治疗远期效果、为患者赢得生存获益为目标。本次MTB讨论的两个病例分别由临床专家焦晓栋教授和王湛教授带来,同时参与本次讨论的有分子生物学专家朱明骏博士、张丁博士以及众多肿瘤科临床医生。
这句俚语虽然不是很好听,但是它却把目前看病贵的社会现状展现的淋漓尽致。对于癌症患者而言,抗癌治疗不仅周期长,且药物价格也十分昂贵。
迄今为止,肺癌仍是我国癌症中的一大杀手。2020年,我国肺癌发病总人数高达82万人次,占所有肿瘤发病率的17.9%;肺癌死亡中人数高达71万人次,占所有肿瘤死亡率的23.8%。
心肌炎是在免疫药物的心脏副作用之一,发生率在0.06%-3.8%。虽然不常发生,但是具有高致死性的特点,免疫性心肌炎的致死率高达39.7%-50%。
近年来,多项回顾性研究已经探讨了HER2低表达在早期乳腺癌中的预后意义,但并未达成一致结论。近日,《CancerTreatmentReviews》(IF:13.608)发表了一项Meta分析,评估了HER20和HER2低表达在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预后方面是否存在差异[1]。该项Mata共纳入23项回顾性研究,包括636,535例患者。结果显示,在HR+患者中,HER2低表达发生率为67.5%,而在HR-患者中为48.6%。根据HR状态对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在HR+患者中,绝经前人群比例在HER20组明显更高(66.5%vs61.8%),而在HR-患者中,肿瘤分级G3(74.2%vs71.5%)、年龄小于50岁(47.3%vs39.6%)和T3-T4肿瘤(7.7%vs6.3%)在HER20组中更高。HER2低表达与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明显改善相关,独立于
HR+/HER2-乳腺癌约占总体乳腺癌的70%,其中大约2/3的人群为HER2低表达。近年来,ADC药物在HR+/HER2-晚期乳腺癌治疗领域取得了亮眼成绩,对乳腺癌治疗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已于当地时间6月2日至6日在芝加哥盛大召开,本次大会一如既往公布了乳腺癌领域的突破性、前沿进展。诸如T-DXd和SG等新型ADC药物携系列成果惊艳亮相,备受领域学者重点关注。医学界肿瘤频道特邀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宋玉华教授深入解读相关研究进展,阐述ADC药物对HR+/HER2-晚期乳腺癌临床实践的影响,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探索。
在夏季,患者除了能感受到炎热之外,肿瘤转移复发率高达38%-47%!夏季可以称得上是肿瘤患者的分水岭,度过夏天的方式,很可能决定着疾病的进展情况。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肿瘤在夏季变得如此活跃呢?在这么高的转移复发率面前,面对炎炎酷暑,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在我们的癌度的病友群中,经常有病人或家属询问关于靶向药的用法,例如如何正确地服用靶向药是否可以同时服用中药?以及是否应该在进餐前或进餐后服用靶向药?这些问题非常具体,但很难得到明确的答案。
端午节即将来临,这个传统节日不仅让我们享受美味的粽子,还提醒着我们关注癌症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饮食注意事项。粽子作为端午节的代表食物,尽管美味可口,但对于癌症患者来说,需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
免疫力较低时,患者对于治疗的耐受性较差,甚至不能顺利完成整个抗肿瘤治疗,即使勉强完成治疗,治疗效果和康复效果也会差强人意。
基于Ⅰ/Ⅱ期TRIDENT-1试验的结果,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和FDA近日先后将瑞普替尼(Repotrectinib)纳入优先审评,用于治疗ROS1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如果进展顺利,这款药物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先后在中国及美国获批上市。Repotrectinib新一代口服多靶点靶向药,对ALK、ROS1和NTRK都有抑制作用,能够克服多种对其他TKI产生抗性的基因突变,杀死携带ROS1、NTRK和ALK阳性的实体瘤。这也将成为获批上市的第二代NTRK/ROS1抑制剂!
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们最近开展的新研究揭示了一组肿瘤腔内的免疫细胞,这些细胞与肝细胞癌免疫治疗的响应有关。他们的新研究表明,在经过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后,这些细胞可能会重启耗竭的T细胞并启动其攻击肝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