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免疫治疗,利用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反应,通过药物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然后让大量活跃的免疫细胞成为真正的抗癌武器,从而将肿瘤细胞清除。这种治疗方法已经在许多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黑色素瘤、肺癌、肾癌等。
靶向治疗适用于很多类型的癌症,包括结肠癌、乳腺癌、肺癌、肾癌等。具体适用症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癌症类型来评估。在进行靶向治疗之前,医生通常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情评估、身体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确定靶向治疗的方案和疗程。
根据世卫组织官网14日的新闻、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和粮食及农业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今天发布了阿斯巴甜对健康影响的评估结果。
在我国,肺癌占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前列,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整体5年生存率不高。NSCLC占肺癌总体的80%-85%,其中3%-7%的NSCLC患者会发生ALK基因融合。既往ALESIA研究研究显示,针对“钻石突变”,ALK抑制剂用于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达41.6个月,显示出长期疗效,已经让ALK阳性患者进入慢病化时代。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联合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于2023年7月7日至8日共同主办“2023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3 China”。值此会议之际,特邀山东省肿瘤医院邢力刚教授分享肺癌放疗领域进展。
2023年7月8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联合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023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3 China”会议在美丽的“冰城”哈尔滨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亲临现场。在大会期间,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牵头,来自全国肿瘤内科、胸外科、呼吸科等多学科的18名专家参与撰写的《ALK-TKIs不良反应国际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发布会也在现场如火如荼地进行。该《共识》成功发表在ESMO Open 国际期刊,旨在助力规范化管理ALK-TKIs引起的药物毒性,提高ALK-TKIs不良反应临床管理水平,助力进入患者慢病化管理时代。在《共识》发布之际,特此跟踪报道,传递新资讯。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全球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其中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占全球23.7%;而我们日常生活的不良作息、饮食习惯,可能都会为癌症埋下隐患。癌症听上去很可怕,但是其实癌症是可以早期发现的。
7月14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组织”)和粮食农业组织(以下简称“粮农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发布了无糖甜味剂阿斯巴甜对健康影响的评估报告。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援引对人类致癌性的“有限证据”,将阿斯巴甜归为可能对人类致癌之列(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第2B组),联合专家委员会重申其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40毫克。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简称NK细胞)是我们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类型,特别是属于淋巴细胞的一部分,主要存在于人体的淋巴系统。NK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并消灭体内的异常细胞,包括感染病毒的细胞和癌细胞。它们之所以被称为“自然杀伤”细胞,是因为它们不需要像T细胞那样接受特殊的训练或刺激就能识别并杀死目标细胞。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是治疗淋巴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国内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目前我国淋巴瘤auto-HSCT在整体的规范性和专业性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尚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规范、合理应用auto-HSCT仍是国内临床医生面临的问题。基于国内主要auto-HSCT中心的经验和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组牵头制定了该指导原则,从auto-HSCT的适应证、干细胞的动员与采集、干细胞的冻存与复苏、预处理、移植相关并发症、移植期间的护理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旨在指导临床医生更好地应用auto-HSCT治疗淋巴瘤,为患者带来获益。
肝细胞癌(HCC)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目前,肝移植、手术切除和消融是治疗选择,但大多数患者并不适合这些治疗方法。因此,局部治疗,如经动脉栓塞(TAE)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也是不错的手段。TAE和TACE通过阻塞肝动脉来限制肿瘤生长,但复发率仍然很高。因此,急需提高动脉内治疗的效果。
食管癌是食管的一种侵袭性癌症,预后非常差。根据 GLOBOCAN 2020,全球新增食管癌病例中有一半发生在中国。饮酒和吸烟、巴雷特食管、贲门失弛缓症、人乳头瘤病毒 (HPV) 感染、饮用热饮料和胃食管反流病 (GERD) 会增加患这种癌症的风险。食管癌的两种常见组织学类型是鳞状细胞癌和腺癌。这种癌症的治疗选择包括食管切除术、放射治疗、食管支架、化疗和免疫治疗。
胰腺导管腺癌(PDAC)和远端胆管癌(dCCA)是侵袭性很强的肿瘤,死亡率较高。胰腺和远端胆管具有共同的胚胎发育。因此,PDAC和dCCA表现出相似的组织学特征,使得常规临床实践中的鉴别诊断具有挑战性。然而,其也存在显著差异,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
放疗和抗HER2靶向治疗是HER2+乳腺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两者联合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023年3月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医保正式落地,抗HER2靶向治疗方案更加丰富,进一步探索放疗联合抗HER2治疗药物的具体应用、疗效和安全性,对优化HER2+乳腺癌患者的综合治疗有重要价值。
肿瘤发生与肠道失调有关,对于患有此类疾病的个体的粪便采用鸟枪式宏基因组测序可构成一种用于早期诊断几种癌症的无创性方法。抗生素的摄入和肠道微生物群组成之间的预后相关性促使研究人员开发检测肠道微生态失调的工具,以实现患者分层和以微生物群进行临床干预。此外,自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肿瘤学中出现以来,在患者治疗之前明确用于预测其疗效的生物标志物一直是一个未满足的医疗需求。
神经内分泌肿瘤(NENs)是一种相对少见的瘤种,分类多样而复杂,病理级别高的神经内分泌肿瘤通常预后较差,是当前肿瘤领域的难题之一。在6月初召开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2023年会中,也发表了多项神经内分泌瘤(NETs)诊疗相关的前沿进展。本次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依荷芭丽·迟教授,对本次ASCO大会中报告的NETs相关研究进展进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