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尿液分析一直是体检的主要内容,用于检测和管理一些疾病和失调,但不包括癌症。不过,如果对癌症也有这么简单,那么是否更有可能在这种疾病对治疗的反应更好、治疗结果更好的时候,也就是最早期阶段,发现它呢?
2月22日,是中国首个生物类似药获批2周年的日子。两年前的今天,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复宏汉霖研制的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汉利康)上市注册申请,主要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
研究背景 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mTNBC)对标准化疗的耐药性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上调有关。考比替尼是一种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抑制剂,可能增加对紫杉烷类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抑制剂的敏感性。COLET是一项在局部晚期或mTNBC患者中评估一线考比替尼联合化疗(联合或不联合阿替利珠单抗)的三队列II期研究。
肝内胆管癌(iCCA)属于胆管癌的一种,约占肝脏原发恶性肿瘤的10%-15%,属于恶性程度比较高的一种癌症。该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失去手术时机,而未行手术治疗者预后极差。因此,亟需有效治疗药物。近日,一款针对FGFR2融合/重排阳性肝内胆管癌患者的新药futibatinib的全球Ⅱ期临床试验中期结果公布,其肿瘤控制率超过80%,对具有FGFR2基因融合或重排的难治性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提供了有意义的临床益处。
肺癌,是全癌种范畴内极为重要的一大类,尤其是其中的NSCLC;现已明确多个成药靶点,并成功上市了数十个靶向药物;尤其是EGFR、ALK等成熟靶点,已成功衍生出多代品种。本文将重点总结NSCLC的6个成药靶点,及其具代表性的数十个靶向上市药物。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典隆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大肠杆菌如何靶向并降解著名的参与多种类型癌症产生的癌基因MYC。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2月11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bacterial protease depletes c-MYC and increases survival in mouse models of bladder and colon cancer”。
Sesen Bio宣布FDA已经受理其创新ADC药物Vicineum(oportuzumab monatox )治疗对卡介苗(BCG)无应答的高风险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的上市申请,并授予优先审评资格,PDUFA预定审批期限是2021年8月18日。 Vicineum是由可以靶向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的重组融合蛋白oportuzumab与假单胞菌外毒素A偶联而成的抗体偶联药物,可以局部注射给药。Vicineum的连接子是采用基因工程表达的稳定肽链,可以确保毒素附着直至被肿瘤细胞内化,从而降低了对健康组织的毒性风险,提高了安全性。当药物与肿瘤细胞表面的EpCAM结合后,会被内化进入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同时,肿瘤细胞凋亡而产生的肿瘤新抗原可以被T细胞识别,激活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Vicinium作用机制
2月19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第二个适应症正式获批,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二线及以上系统治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鼻咽癌(NPC)患者。 特瑞普利单抗是由君实生物自主研发,在国内上市的首款国产抗PD-1单抗。2020年4月29日,君实生物官网宣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已受理特瑞普利单抗(商品名:拓益)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二线及以上系统治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鼻咽癌(NPC)患者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这也是全球首个抗PD-1单抗治疗复发/转移性鼻咽癌的新药上市申请。
致密的纤维化基质是造成胰腺癌的原因,胰腺癌的五年生存率仅为8%,因此具有致死性高且难以治疗。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研究表明,致密的基质与较差的生存率和较高的复发率有关。 所有实体瘤都会形成与癌症相关的成纤维细胞,因为其会促进血管生成或新血管的发育。血管生成在癌症扩散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实体瘤需要血液供应才能生长。
阿斯利康(AstraZeneca)与合作伙伴默沙东(Merck & Co)近日联合宣布,根据独立数据监测委员会(IDMC)的建议,评估靶向抗癌药Lynparza(中文品牌名:利普卓,通用名:olaparib,奥拉帕利片剂)辅助治疗BRCA突变高危HER2阴性早期乳腺癌的OlympiA 3期试验将转入早期主要分析和报告。
癌种不同,肿瘤的细胞组成也存在差别,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不同特点。近日,中国科学家从单细胞水平对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肺癌、乳腺癌等15种癌症的肿瘤浸润髓系细胞特征进行了系统性刻画。 这项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加孚团队和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张泽民课题组合作的研究论文,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使用美国麻省总医院(MGH)发明的一种美容激光可能会提高某些抗肿瘤疗法的有效性,并将其使用范围扩大到更多不同形式的癌症。重要的是,这种策略在小鼠身上进行了测试和验证。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2月17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Epitope spreading toward wild-type melanocyte-lineage antigens rescues suboptimal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responses”。
TP53是一种关键的抑癌基因,通常会通过DNA结合域中的错义突变而失活.这些错义突变通常会使p53丧失肿瘤抑制活性,同时产生可促进肿瘤进展的突变的p53(mtp53)蛋白。mtp53的存在可增加染色体的不稳定性,导致肿瘤抑制基因的丢失和癌基因的扩增。
近日,《临床癌症研究》(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在线全文发表了氟唑帕利单药治疗BRCA1/2突变复发性卵巢癌的单臂、多中心2期临床研究结果。该研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令英教授担任主要研究者,中国26家研究机构共同参与。结果显示,氟佐帕利用于BRCA1/2突变的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显示出有希望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接受的安全性,有望为该人群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2月19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公示,太阳药业(Sun Pharma)引进的磷酸索尼德吉胶囊在中国递交新药上市申请并获得CDE受理。磷酸索尼德吉(sonidegib phosphate,商品名Odomzo)是诺华(Novartis)研发的一种口服选择性Smoothened(SMO)抑制剂,已在美国获批用于治疗晚期基底细胞癌,太阳药业于2016年12月宣布以1.75亿美元从诺华获得该药全球权益。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典隆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大肠杆菌如何靶向并降解著名的参与多种类型癌症产生的癌基因MYC。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2月11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bacterial protease depletes c-MYC and increases survival in mouse models of bladder and colon c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