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治疗过程中,约3-10%的患者会发生小细胞肺癌转化(SCLC transformation)。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的NSCLC治疗指南2020年第1版中指出,EGFR突变NSCLC患者在经EGFR靶向药治疗出现全身多发性进展时,考虑进行组织活检做病理检测以排除小细胞肺癌转化。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的NSCLC治疗指南2020年第1版中推荐贝伐单抗(Bevacizumab)联合化疗和或免疫用于驱动基因突变阴性、PS 0-1分的晚期、转移性非鳞NSCLC一线治疗。 (1)阿特珠单抗+紫杉醇+卡铂+贝伐单抗 (2)紫杉醇+卡铂+贝伐单抗 (3)培美曲塞+顺铂或卡铂+贝伐单抗 备注:近期咯血的患者禁止使用贝伐单抗,任何方案如果有高的血小板减少症或出血风险,谨慎联合贝伐单抗。除非做为化疗后的维持方案,否则贝伐单抗不应单独使用。
年末来临,回首今年肿瘤治疗进展,可谓突飞猛进,乳腺癌亦是如此。无论是哪种类型乳癌(三阴、激素受体阳性、HER2阳性等),高效的新方案都喷涌而出,逐渐改写乳腺癌既往的治疗布局。小编呕心汇总今年重点研究进展,带大家跟上乳腺癌治疗最前沿。
肝脏是分泌胆汁的部位,肝癌很容易导致胆汁淤积,淤积之后,患者会出现明显的黄疸,表现为全身皮肤巩膜变黄,皮肤瘙痒,与此同时,尿液颜色则会变得很深,而大便颜色也会变浅。
生命中最不想听到的三个字 癌!癌!癌! 然而 癌症并不是一下子出现的 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从“癌前病变”发展到癌
我们每天进食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等也必须经过肝脏的化学处理,才能变成人体所需。其实,肝癌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关系密切的恶性肿瘤,这让我们在防治上有章可循。
癌症属于消耗性疾病。人体在罹患癌症之后日渐虚弱,这一情况在经过放、化疗后尤为明显。长期以来,不少患者对于饮食保健缺乏科学的认识,迷信民间的偏方、怪方。不吃鸡蛋、海鲜等诸多食物,导致病人体内很多基本的营养元素得不到补充。
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身体和内心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那么家属在照顾肿瘤患者时,应该如何减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减少患者在治疗期间身心的折磨?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种,传统治疗方法有手术、放化疗、以及靶向治疗,这些治疗手段的目的都是直接杀灭肿瘤细胞。近年来异军突起的肿瘤免疫治疗另辟蹊径,它能重新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通过自身免疫功能消灭肿瘤细胞,改变了传统肺癌治疗的格局,让肺癌患者实现长期生存成为了可能。
奥拉帕利是第一个基于分子分型的胰腺癌靶向药物; 使用奥拉帕利的胰腺癌患者,33.7%的病人一年无进展,22.1%的病人二年无进展; NCCN指南推荐所有胰腺癌患者进行BRCA基因检测。
6月18日,罗氏宣布日本厚生劳动省(MHLW)批准Rozlytrek(entrectinib,恩曲替尼)上市,用于治疗神经营养性酪氨酸受体激酶(NTRK)基因融合阳性的晚期复发实体瘤成人和儿童患者。
近两年是肝癌的丰收年,靶向、免疫共发展,为肝癌患者带来了多重及更优选择。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时下最新的国内开展的六大肝癌临床研究,肝癌患者朋友可围观自己是否适合,文末入群报名。免费用药。同时也可以看一下,目前肝癌主要的治疗研究走向,洞悉未来!近两年是肝癌的丰收年,靶向、免疫共发展,为肝癌患者带来了多重及更优选择。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时下最新的国内开展的六大肝癌临床研究,肝癌患者朋友可围观自己是否适合,文末入群报名。免费用药。同时也可以看一下,目前肝癌主要的治疗研究走向,洞悉未来!
相对于肝癌肺转移,肝癌转移到骨骼的情况比较少见,而肝癌转移到脑部的情况更少见,这两种肝癌转移预后差,治疗棘手,因此更应该引起重视,只有弄明白转移后的症状,才能做到早发现。
治愈癌症,是一个大难题。正因如此,相比于事后补救,我们更应该通过事前预防,降低癌症发生的风险。下面是癌症最爱的 7 个字,快看看你中了几个。
近年来,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据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随着2016年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和中国台湾桃园林口长庚医院的医学科学家联合在《科学》杂志旗下的《转化医学》子刊上发表了关于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与台湾和整个亚洲的肝癌普遍潜在相关的学术论文,中药在医学界引起广泛关注,与此相关的中药毒性,尤其是肝毒性问题,亦被热议。
但是药物说明书中是不会写明药物临床试验的有效率等数据的,所以我们需要自己查阅相关文献,或者从医生那里听到一些专业的名词,比如药物的OS、PFS、ORR,而他们都是什么意思呢?